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白城这座有爱的城市,有家专门为有各种生活难题的老年人解决吃饭问题而开设的免费互助餐厅——雨花斋,每天11时30分至12时30分,为老年人免费提供素食午餐。
8月12日10时,记者按照新闻热线提供的地址,来到了白城市庆学东路40-1号楼下的雨花斋。雨花斋门前有位年轻的女士,她将前来就餐者迎进屋内。而另一位年纪约10岁左右的小女孩儿,笑容满面地向进屋就餐者行礼鞠躬,并说:“欢迎回家。”看到这样的情景,让人感觉心里很温暖。
记者走进雨花斋看到,室内设计简单好看。室内整齐地摆放着8张长方形木质餐桌。餐厅内,有几位就餐的老人分散坐在餐桌前,吃着西瓜。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这回真是开眼界了,来这里吃午饭是不要钱的。四菜一汤,主食是米饭和馒头,但不能浪费,一定要都吃光。这里的服务态度很好,有回家的感觉。”今年68岁的江志和对记者说。从企业退休的江志和,多数时间是一个人生活,老伴儿去外地看孙子,他一个人不愿意做饭。7月初,听说雨花斋免费为老年人提供午餐,当时他还不相信,在实地感受后,他很受感动。记者看到,老年人进屋后自行找座位坐下,没有大声喧哗,而且无论吃水果还是倒水都互相谦让有礼,一派祥和。满头银发的张大娘告诉记者,雨花斋提倡文明用餐,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浪费,时间久了大家就都养成习惯了。
一位戴着卫生帽、扎着围裙的中年女士,端着一盆李子笑盈盈地从厨房走出来,边走边将盆里的李子分发给老人们,她告诉记者,这些李子是一位爱心果农送来给老人们吃的,这位女士就是雨花斋负责人赵静。听说记者的来意后,赵静接受了采访。据了解,赵静曾经商多年,后来到长春陪孩子读书,在长春雨花斋她看到那里免费为老人提供素食午餐。当时,她就想,以后条件允许,一定要在白城开家这样的餐厅。于是,她长年坚持到长春雨花斋做义工,为日后开店打下了基础。今年,赵静回到白城就着手开店事宜。令她感动的是,在筹备伊始,许多素不相识的爱心市民听说了她的想法,主动不要报酬来工作。她租下了一个140多平方米的房子,经过装修后,白城雨花斋开业了。来此吃饭的都是空巢和孤寡老人,赵静和所有的义工们都视他们如亲人。就这样,从开始每天10多位就餐者,到目前的每天几十人就餐。有时,遇上人多时,外面还有排队等候的情况。烹饪所用的食材主要是赵静采购,同时也接收市民捐赠的蔬菜和水果等。
在午餐开始前,有位义工应老人们的邀请,为大家唱了一首歌曲《万爱千恩》。演唱者动人的歌声,将父母之恩、儿女深情唱得令人感动,许多老人情不自禁地应和,大家都沉浸在那种直抵心灵的歌声中。歌唱结束后,餐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记者身旁的两位老人悄声说,每天饭前能欣赏到义工们唱的歌曲,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许多。随后,老人们有序地排队打饭就餐。开餐时,记者看到有4个不锈钢盆,盆里分装着小白菜炒土豆片、豆角炖南瓜、青椒炒柿子等,另外还有小咸菜,主食是米饭和馒头。打饭时,有的老人行动不便,这时就会有义工前来帮忙。记者注意到,就餐后的碗中没有剩余的饭菜,特别干净,真是名副其实的光盘。值得一提的是,该餐厅厨房几乎不产生垃圾,洗碗、洗菜的水都会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卫生间,从不浪费。记者数了一下,共有57人就餐,其中,有两位打扮时尚的年轻人也在此就餐。赵静表示,餐厅虽然为老年人就餐而设,但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来此体验,关爱老年人。
“自从雨花斋开业后,我可有地方吃饭了。每天早上在家喝袋牛奶,中午下楼到这里饱饱地吃顿午餐,若遇到中午有剩的饭菜可打包回去,晚上我热一下就吃了。”市民刘先生笑着描述自己的幸福感受。6年前,刘先生突发脑出血留下了后遗症,虽然能下楼走动,但一侧身子不好使,一个人生活的他做饭成了最大难题。自从雨花斋开业,他每天都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说话间,一位义工将一份装好的饭菜送到刘先生手中,他拎着饭菜,满心欢喜地离去。
据了解,目前雨花斋有长期服务义工近10人,年长的义工已过古稀,年小的仅11岁。一位74岁的义工介绍,他退休后的最大愿望就是多做些公益事业,帮助他人。刚好雨花斋给他提供了这个平台,家里人很支持,他自己做得也很开心。
白城雨花斋是一个汇聚凡人善举的地方,这里的人心中有爱、眼中有情、肩上更有担当,无论是奉献者还是受助者,收获的都是满满的幸福感,他们有个共同的愿望:愿每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能加入到敬老爱老的队伍中,让白城变成一个更加和谐美满幸福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