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为有机米而坚守的种稻人
图片新闻
奉献爱心 处处可为
算命看病实为骗钱 以身试法触犯刑律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9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有机米而坚守的种稻人
——记白城市新天地家庭农场基地创办人易绍福
易绍福在稻田中守候。
丰收在即,易绍福心中满满的期盼。
 

□本报记者 薄秀芳 文/摄

进入9月,秋风悠闲地在科尔沁草原腹地的稻田上穿行,掀起了阵阵麦浪,空中偶有飞过的鸟儿留下几声悦耳的鸣叫。这惬意的田园风景,拂去了白城市新天地家庭农场创办人易绍福所有的劳累与艰辛,尽情享受丰收在望所带来的喜悦与憧憬。今年,是易绍福坚持种植有机稻田的第7年。7年的时间,易绍福倾尽身心坚持干这件事。几年来,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模式,令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倍感压力。但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让更多百姓吃上营养、清洁、安全的有机稻“易翁”有机米,他选择了坚持。

晚年创业,为圆梦想终无悔

创办于2013年初的白城市新天地家庭农场,是集水稻种植、加工、销售及养殖为一体的新型家庭农场。该农场种植有机水稻面积726.6亩,已获得国家有机水稻认证。聊起种植有机稻,易绍福颇有感受。他说,是使命感、责任感及对脚下这片黑土地的挚爱,让他选择了这条艰难却无悔的道路。

2004年,开过公司、办过养殖基地的易绍福,在洮儿河岸边租了50公顷稻田。初始,易绍福在大面积种植普通水稻的同时,辟出几亩“不洒农药、不上化肥”的“自留地”。随后的数年,每每吃上“自留地”产出不同于市场出售的大米时,易绍福的心中渐生情愫,在感叹之余更有了深层的思索。《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反复在他脑海中翻腾。倔强的易绍福认为种田人要有种田人的信念,他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亲手把有机稻种出来,让更多的人吃上有机米。

2013年,易绍福把50公顷地全部改造成有机田。刚过完年,他就从科研机构聘请了水稻专家,选购了良种,并严格按照“有机”方式进行育苗;为了保证稻田用肥的高效、清洁,他经多个方案对比,最终选择了羊粪作为肥料,并与十几家养羊专业户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大地刚解冻,易绍福的有机稻田种植开始了。

历尽艰辛,奔走守护在田间

按专业要求,普通农田要经过3年的转化种植期,才能达到有机认证的条件。这期间要求,不能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甚至农机漏油、农家肥里隐含化学污染等都不许有。只要出现,就会从水土及稻田检测结果中体现出来。

2013年5月末,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守护着稻田的易绍福发现,自家的秧苗长势既不壮,又不均匀。他很快就想明白,这是肥量不足、施撒不匀造成的。之前种的小片田可掌控,如今大面积种植就全依靠专家的指导了。农家肥的施撒和使用量,聘请的专家也没有经验啊。因有机田是不能实施“追肥”,只能挺着。随着稻苗一天天长高,地里的草也“奋勇直追”。易绍福赶紧雇了200人来田里拔草,第一茬草除净后,他出门去学习。当他学习回来直奔稻田地,看到地里的草已高过了水稻。此时的草根扎得深,人工拔草困难极大。易绍福花高价雇短工,起早贪晚拔了10多天,才将草除净。这一年,仅除草,每公顷水稻就增加费用4000元,总计支付人工除草费用20万元。

杂草刚除完,迎来了各种病虫高发的酷暑季节。不能喷洒化学药剂,易绍福和专家只能眼睁睁看着病、虫“横行”。泥球病首先登场,过些日子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没几天,二化螟幼虫又生出来……易绍福经历了初期的心急如焚到后来的淡定,他认真记录稻田生成期出现的每个状况。时间在易绍福永不言弃的坚持中很快的过去……

坚守初心,舍小我种出有机稻

“说实话,打拼了一辈子,种有机稻给我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不过,我挺过来了。”易绍福颇有感慨地说。

易绍福回忆最初几年的坚持,现在回想起还历历在目。在种植有机稻第一年,面对层出不穷的杂草和病虫害时,有人劝他,实在不行就喷洒点儿农药吧,反正别人也不知道。可是易绍福清楚,若真是如此,就会前功尽弃。易绍福咬咬牙,继续坚守自己的初心。这期间,他拒绝了经销商推荐的“绝对检测不出来的”“低毒、无残留”除草剂和农药;感动了上门推销具有国外专利技术的“有机天然杀虫剂”的经销商,他们虽被易绍福拒绝了,但是很敬佩这位老人对有机稻的用心。

2013年,易绍福的水稻收成不好,有机稻田的产量仅是普通水稻的三分之一,而费用,却比普通水稻高出3倍。因为此时的地处地转换期,尽管不再使用农药和化肥,但生产出来的水稻,最好的情况是通过“绿色”标准检测,作为“绿色米”销往市场。这时期,不仅产量低,价格也不高。如果是种普通水稻或租出去,一年保守也能赚到50万元,而这一整年下来,易绍福不但没赚钱,反而赔进去50万元,里外的反差就是100万元啊!辛苦的劳作换回了如此的局面,老伴儿埋怨、4个已成家的女儿纷纷打来电话劝说父亲、亲朋好友劝他面对现实……

此时,易绍福心中却想,广利大众的事情,总需要有人做出奉献和牺牲。自己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这片土地、为这个时代做些有益的事情,即使自己的利益受些损失,也要在人生回首时不留遗憾。打定主意的易绍福面对大家的劝说一言不发,而心里则在打算:冬闲时,要好好整理这一年的种植笔记,为下一年的耕种总结经验。

勤奋自学,引“自然农法”开新篇

2013年冬,易绍福打开了自己从春到秋的田间日记。反复琢磨、认真研究后发现,很多草在田间出现不久就消失了,很快另一种草取而代之;到了秋天,春夏两季曾经出现的杂草都没了踪影。虫也是同样,负泥虫来了又走,紧接着二化螟虫又来了,不久它们也销声匿迹……这一切无不显示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自有定数,最终都为过客。易绍福忽然想起,久已不被人们提及的“自然农法”。“自然农法”就是任自然生化,取自然生长之物,以养性命。即以自然规则化解自然的问题。此时,易绍福有种醍醐灌顶般的顿悟。为此,他如释重负,仿佛自家田中的疑难都有了答案。

2014年,易绍福认真总结了第一年的经验,针对稻田曾出现的各种问题,均一一制订出了改进方案。解决了育苗没有测调好营养土的酸碱度,致PH值过高的问题;耙地不够平整,出现秧苗吃水不均的问题;施肥少且不均匀,导致水稻长势高低不一的问题。又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一整套精操作和科学管理的办法。从4月初开始,泡种催芽、平整苗床……每道工序易绍福均事必躬亲,既做“管事”,又做“示范”,还做“教员”。到2015年,易绍福的稻田有了根本的转变。由于在用肥上的合理调整,使水稻亩产增产。水稻鸭的成功饲养,有效解决了锄草、除虫的问题;鸭子产生的粪便,为水稻后续养料提供了必要的补给。这一切,实现了易绍福的“自然农法”,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土地与庄稼的和谐。

2015年秋,易绍福的水稻顺利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有机稻认证。捧着有机稻的认证书,早已过耳顺之年的易绍福有种喜极而泣的冲动。11月份,易绍福带着自己磨的600公斤的有机新大米,参加了在浙江绍兴召开的全国性农副产品展销会。现场中,他用电饭锅煮饭供大家品尝。仅用两天半的时间,他就将所带的米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销售一空。这让他坚信,干有益的事业,坚守自己的初心。

老骥伏枥,愿以诚信助发展

“有时,我的有机大米会受到质疑。我曾特别苦恼,甚至与人争辩、解释到身心俱疲,而质疑依旧存在。当人坚持到最后的时候,有些东西开始改变。如今我已释怀,因为我摸着良心做事情心安既可。”易绍福的这番话让人听后,沉重中不乏哲理。

将信念与坚持变成习惯,融入厚重的生命里,就能绘成一幅壮丽的愿景。回眸来时路,他曾经迫切渴望的那太多太多的诉说,如今竟荡然无影。他为自己的米注册了“易翁”有机大米商标。之所以用“易翁”注册,是易绍福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个以诚信坚持做事的易姓老头儿,终于种出了有机稻。另一层意思,则是想给自己、给亲朋好友、给这个世间留个念想。

现在,本应在家尽享天年之福的易绍福,每天开车往返农场和市区之间,如慈父般守护着那片稻田。他说,小富由勤,民以食为天。他此时的勤,不是为了富甲一方,而是有生于当今这个大好时代的使命感。那片有机稻田承载着易绍福对白城这片土地、这方亲人们无以言表的责任与情意。他希望,“易翁”不仅能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更能为促进白城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