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爱你,温暖的城市
从老李家的团圆饭到活泛钱儿……
收获
赴嘉兴学习的“味道”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老李家的团圆饭到活泛钱儿……

□李彤君
 

76岁的老李,年青时落户白城,参加工作就在市五金公司直到退休,他有着39年工龄。老李见证了这座小城的点滴变化,并与之一同走过,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感受却是一样的,日子走过,越来越好……

50年前,老李一家住在白城市城东煤场子附近的下井房子里,他是李家唯一的男孩,同在白城生活的两个妹妹平时都各忙各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拖儿带女到哥哥家聚一聚,可这个时候也是李大嫂最犯愁的时候……

到了吃团圆饭的这一天,积攒了一年的木耳、黄花菜在这个时候是一定要拿出来泡发炒制的,还有新买的花生米和现割的一小块肉。平时舍不得买鱼买肉的李大嫂,在小姑子两大家子人回来时,是把抽屉翻到底也要抠出一角一分派上用场的。鲫鱼是要买大的,排骨里放些土豆,再宰一只鸡,这就是过年招待客人的硬头货了。炒花生米、炒干豆腐都是那个年代待客的“硬菜”。如果炒鸡蛋时再加些肉丝就更好吃了,菜上桌没多大一会儿,几筷子盘子就见了底儿。条件好一些的家庭,过年时能端出一盆酸菜炖白肉血肠,即便过完年都能被亲戚们津津乐道:“那谁谁家过年吃的老款式了。”

老李虽然经历了下岗和打工的艰辛过程,但最终还是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走出了生活的困境,随着时代的变革和进步,他和妹妹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家兄妹仨人的孩子们相继长大了,可过年一起吃团圆饭的传统还在延续。只是孩子们觉得在家张罗饭菜太麻烦,自打2000年以后,也不知哪家先开了头,把过年的团圆饭安排在了饭店,从此以后,老李家结束了过年在家吃团圆饭的“老传统”。

如今,打从老李退休那年开始,都已参加工作的儿女们就接过了安排吃团圆饭的接力棒,纷纷提供可心饭店的线索,可最后定夺的还得是老李。老李最爱表态的一句话就是:“这钱我花,你们就说哪儿好吧,别说贵贱,别让我俩妹妹把咱家比下去,一顿饭能吃几个钱,一年能吃几回?”

现在,老李和老伴月月都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手里的活泛钱儿也越来越多,俩人身体还算硬朗,上早市买菜就当遛弯儿了。老李教育儿女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历朝历代,你听说哪有给不干活的人开工资的,那叫白养活你到死,只有新中国、共产党,这个好,你们感受得没有我深刻,我是切身体会的,所以,我天天说共产党万岁!你们别干点儿工作就叫苦啊、累啊,人得知足,都要好好干工作。”估计让老李给说的,他的孩子挺出息,干工作都踏踏实实的。

每次遇到老同志,老李总想张罗着聚一聚。“以前哪敢想,现在要感谢共产党!”老李说。一问为啥聚?他说,因为共产党给开退休金,咱兜里有了活泛钱儿。

说起活泛钱儿,老李深有感触。想当年,家里想添置个东西,那得是思前想后,算计来算计去。1977年,就因为孩子把家里要交电费的一块钱给买了黄瓜,老李和老伴气得晚饭没吃,把孩子训得蹲墙角不敢起身,当晚一家人一宿没睡着觉。等到1987年,孩子上中专的时候,老李给孩子许愿:“等你毕业那年,肯定给你扯一身‘朱丽纹’的裙子”。结果,孩子毕业那年,老李和老伴双双成了下岗职工,日子过得不宽裕,这身“朱丽纹”裙子直到孩子结婚,才自己买了。为这,若干年后,老李一说起这事儿,就能嘴唇哆嗦,眼泪随着掉下来。哎,没钱的时候,说话都不顶数。

时光荏苒,到了1997年,老李和老伴都领上了退休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小孙子满地跑的那年,白城有了第一家超市,一到超市,老李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得意啥,咱就买,爷爷有钱。”第一次逛超市,老李不太敢从货架上拿东西,看人家挑选完拿了就走,他就有点儿害怕,这不给钱就拿走,能行吗?于是,老李只小心翼翼地拿了一把小葱,到超市出口一结账,他才明白,原来不是白拿,是一起付款。从此以后,逛超市成了老李时不时的必修课,因为他负责家里的买菜任务。

2018年的时候,老李因为心脏病住了一次医院,儿女惊讶地发现老李竟然能自己从自动售卖机上买饮品,而且应用自如。每当矿泉水的瓶子从自动售卖机里轱辘出来,随着“哐当”的一声,老李的脸上立马绽放出一丝骄傲的笑意。他仿佛在说,新鲜事物难不倒快80岁的老李。

这笑意也感染了身边的人,儿女对老李的晚年生活是放心的,因为幸福都写在了老李的脸上。

老李的晚年生活是开心、快乐、幸福的。

在这片祥和而富饶的土地上,什么样的幸福都在不断冲刷着以前的纪录,人们的美好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