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我和我的祖国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百姓“娱乐圈” 快乐大舞台
从服装变化感受时代变迁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9年10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服装变化感受时代变迁

 

●本报记者 张芙

1949年——2019年,这70年,是中国走向富强的70年,也是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70年。

曾经,吃饱穿暖便是幸福;曾经,瓦片遮头便已知足;曾经,出过远门只是少数……如今,那一条条宽广整洁的街道;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那数不清的私营企业;那繁华的商场超市;街道上川流不息的私家车;还有美容院、健身房、休闲馆……我们正感受着新中国带给我们的文明、富裕,享受着新中国带来的幸福安康的生活。

“我出生于1960年,小时候有什么穿什么,根本由不得自己选择。”说起70年来穿衣的变化,市民史宝琴有太多想说的,“小时候家里姐弟多,每个人每年只有3市尺1市寸的布票,往往一家人一年的布票凑一起才能做一套衣服。”她的记忆中,家里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了再给弟弟妹妹穿,不合身或者有补丁是常有的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史宝琴参加工作,一个月能有24块钱左右的工资。“那时候工资除了买粮食,剩下的都用来屯布料,给家里人做衣服。”史宝琴说,工作第一年,她给自己做了一套毛呢的衣服,至今还收藏在她的衣柜里。

“以前服装店很少,大家的衣服或是自己改制或是店里定做。”史宝琴回忆,那时候裁缝可算得上热门职业,定做一套衣服,往往都要等上十天半个月,裁缝师傅忙的话甚至要等更久。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棉纺织品、化纤制品的种类和样式也越来越多,不仅衣服面料的选择更多了,衣服的款式也更新颖了。“那时候常能在制衣店里看到对照杂志款式定制的衣服,大街上的服装店也越来越多,款式颜色越来越‘潮’……”

进入21世纪,服装的面料、款式、色彩变得更加多元,服装也不再只是保暖需求,还有舒适、美观等需求,更重要的是有了电商,人们购买衣服的途径也发生了变化。

拿出手机,打开购物软件,挑选衣服,还不忘查找优惠券再下单,这是史宝琴现在闲暇之余最大的乐趣。她不仅对各大网购软件操作得心应手,而且还是一网购群的群主,经常将优惠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我是2016年第一次接触网购,网上服装款式多,快递送上门,不喜欢还可以退,比起以前定做衣服的年代真的方便了很多。”

回忆起自己的衣着变化,史宝琴真真切切感受到新中国发生的巨大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她不禁感慨:“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值得每个中国老百姓自豪和珍惜。”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