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思想纵横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以“59分等于0分”的理念
坚决答好脱贫大考“三道题”
奋力推动审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画里有话
监察法释义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9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59分等于0分”的理念
坚决答好脱贫大考“三道题”


 

●李德明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之战的关键时期。通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吉林省深度贫困县,坚决打赢这场战役,是全县上下首要政治任务。经过几年特别是今年的不懈努力,通榆农村面貌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对此,有些干部开始盲目乐观,产生了“歇歇脚、松口气”的念头。在当下脱贫“大考”的紧要关头,任何一点消极想法都是可怕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同时告诫我们,“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这场百年“大考”中,我们必须拿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心和勇气,坚决克服“过关至上、及格万岁”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59分等于0分”的理念,凝心聚力答好脱贫攻坚每道题。

坚持以认真细致的绣花功夫,坚决答好脱贫攻坚“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越是到后期越要注意脱贫质量,越是要夯实脱贫基础,越是要发挥‘绣花’精神,在最薄弱的环节做最细致的工作。”对此,我们坚持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着力“绣”好脱贫攻坚每一针,全力答好基础工作每道题。年初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脱贫退出35项指标,坚持不懈地“抓领导、领导抓,抓重点、重点抓,抓具体、具体抓,抓反复、反复抓”,以“头遍筛子二遍箩,剩下坷垃用手搓”的细致劲,反复找缺点、查盲点、堵漏点,在高质量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上狠下“绣花”功夫。

针对通榆土房和一面青房屋数量全省最大、安全隐患最多的实际,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大了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先后开展多轮地毯式排查鉴定,把改造对象由贫困户延展到一般户,凡有改造意愿、经鉴定为C级或D级的,都可按规定享受危改政策。今年,我们仅用两个多月时间,改造农村危房7105户,同步完成了政策性灭迹和危旧闲置房舍拆除2万余撮,彻底消灭了农村危房,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100%。通榆受立地条件影响,农村生活用水中铁、锰、氟超标严重,因水引发的地方病、慢性病多发频发,是当地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我们加大投入,以屯为单位规范化建设水源地655处,安装饮水净化设备584台套,对水源井30米半径范围内的一切污染源进行彻底清理,严格落实常态化监测、制度化管理,有效解决人井混居、管道冻堵等一系列问题,一举实现了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双百”目标。为了彻底解决农村行路难、运输难,我们全域规划建设,今年新修农村道路1000多公里,全县农村在乡乡通、村村通的基础上,全部实现了屯屯通。在答好房、水、路等基础“大题”的同时,我们认真做好查缺补漏,不放过任何一道“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以点位核查整改为抓手,抽调全县200多名精干力量,组成若干个脱贫攻坚调研指导组下沉一线,驻在乡里、蹲在点上,围绕县摘帽、村出列、户退出核心指标,以及国家和省市历次巡查反馈意见,发挥显微镜功能,一户一户查、一项一项核,定期向乡、村反馈点位问题,跟踪问效整改落实。目前,已累计向全县16个乡镇反馈涉及住房、饮水、医疗、教育等各方面问题6万余件,逐项进行了销号整改,最大限度地将点位问题预防和解决在初始状态,力争做到万无一失,为拿到脱贫高分奠定基础。

坚持以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坚决答好脱贫攻坚“抢答题”

通榆作为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工作过得去,必须着眼全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高质量脱贫、最大限度防止返贫的奋斗目标,在脱贫“大考”及格的基础上,找方法、求突破、得高分。

为了把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准,今年6月份以来,我们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持续开展了三轮“书记县长吃百家饭、包保干部吃万家饭”活动。全县12777名党员干部自带口粮、真心实意地走进农户家中,主动与贫困户结亲戚、交朋友,一起吃农家饭、唠家常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又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据统计,在“吃万家饭”活动中,全县共排查解决贫困户现实问题近4000件,真正把帮扶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今年8月份,吉林电视台“好好学习”栏目组专程来到通榆,对我县“吃万家饭”活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进行了独家专访。

为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我们在全县31个易地扶贫搬迁村、21个安置小区,分别创建了“爱心超市”平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善、孝、富、美“四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倡导鼓励群众以勤劳、善行、美德来“赚”取积分,以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这种不用花钱,却能以“小积分”兑换“大文明”的“消费”方式,得到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从而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志智双扶”。“爱心超市”作为一种新型扶贫模式的探索和尝试,被吉林省委认定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其成效得到了中宣部的充分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在这非常时期,我们创新采取了非常之举,确保兵强将勇、尽锐出战。对干部队伍中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跑得慢”“不下蛋”的“鸡”,坚决采取“杀鸡炖鸡”手段,及时进行撤换;对那些动真碰硬时,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顾头不顾腚、自欺欺人的干部,采取“棒打鸵鸟”的狠招,果断进行淘汰,绝不将就;对那些讲政治、肯吃苦、有招法、善攻坚的优秀干部,“火线”提拔、大胆使用,做到政治上关心、事业上关切、生活上关怀。年初以来,在脱贫攻坚领域先后提拔重用了17名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基层干部,同时,对工作不力、失职失责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就地免职乡镇党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人,免职村党支部书记7人、停职村委会主任5名,有效整肃了干部作风,提振了广大干部攻城拔寨的信心和勇气。

坚持以守责尽责的政治担当,坚决答好脱贫攻坚“风险题”

能否实现高质量脱贫,是检验我们各级干部政治担当的“试金石”。唯有守责尽责,充分预判“大考”风险,才能在攻坚路上走得稳、立得住。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始终以如履薄冰的心态,突出“五个强化”,有效防范各种风险,杜绝发生颠覆性错误。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为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全县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体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层层夯实责任,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必履职,失职必问责。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坚持“练兵先练将”,从县级领导做起,领导干部争当实干家,决不当看客,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全部承担扶贫任务,具体包保每个乡镇,对所包保乡镇脱贫退出负总责,研究部署工作“一杆子插到底”,直接部署落实到屯社一级。包括书记、县长在内的所有县级领导定期向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做到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三是强化动态督导。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严格执行驻村制度,脱离扶贫岗位要向县委请示报备。每天都要如实撰写工作日志,以微信形式提交县委备案。县委加大对乡镇、指标部门以及驻村包保情况的监督考核力度,适时对阶段性任务完成出色的乡镇、部门给予通报表扬、交流经验,对工作不力、动作迟缓的“亮黄牌”,责令公开检讨。四是强化纪律规矩。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算好自由账、亲情账和经济账,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红线意识,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最大限度地保证脱贫攻坚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五是强化政策宣传。全县各级包保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同步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当好“传话筒”和“播音员”。县融媒体中心开设了“扶贫先锋岗”“百姓话脱贫”等专题专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扶贫故事,为决胜脱贫攻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作者系中共通榆县委书记)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