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如今农民真吃香
致《绿野》
一对年老夫妻
飞跃
党指航向
永远的追忆
九个人讲的同一个故事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19年11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说连载
九个人讲的同一个故事

刘殿芳
 

侯山和其岳母李凤英讲述的故事

(根据二人的“供述”材料及对侯山的后期采访整理)

中午放学的铃声响过了,侯山整理一下学生交上来的“斗私批修”的心得,顺手拿了几张报纸,卷起了黑三“交公”的那把斧子夹在了腋下,兴匆匆地走回了家。

媳妇王兰此时已放好了饭桌,岳母李凤英坐在桌前正等着姑爷上桌吃饭。王兰接过丈夫夹着的那卷报纸,沉甸甸的,不知里面裹着什么。

是把斧子。侯老师边洗手边讲了这把斧子的来历。

你把它扔回到那坑里给埋了!别吃饭了,这就去。让侯山万万没想到的是,还没等讲完,岳母就变了脸,向他厉声喝道,那声音有些瘆人。

侯山是个孤儿,是岳母把他拉扯大,供他读书成人,并把女儿嫁给了他。在侯山的心中,岳母就是他的全部。看见岳母脸色惨白,满脸的泪水,侯山不敢问这是为什么,他夹起了斧子,摸起了一把铁锹,回身返回了学校。

这把斧子记载着一个母亲的心酸、怨恨和质朴的愿望。

民国十五年的春天,大甸子上的青草还没长齐,就早早地下了一场雷雨。鸿兴铁道边上的一个小车马店,一个男孩儿落草了。

孩子的父亲王升是这个小车马店的少掌柜,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王升子承父业经营着父亲创业建下的这家小店。鸿兴通了火车后,走大车的官道上少了些客商,来往住店的人日益稀少,小店生意虽然不比昔日,但一家人也不缺吃少穿。老二王宾从小就乐于惹是生非,喜欢舞枪弄棒,16岁的时候离家当了响马,在黑道上也混出了一些名堂。有了兄弟的罩着,王升的小店倒也开得安宁。老三王志从小读了几年私塾,铁路通车后,在车站上找了个差事,也算得上是个见了些世面的人。

一晃王升的儿子已经快满周岁了,说来也怪,这儿子长得肥头大耳挺招人喜欢,只是眼生得很,离不得娘亲的怀抱,生人只要一抱就哭闹不止,只是见了二叔王宾,这孩子才有一股少有的亲近,扎煞着小手让二叔抱抱。二叔亲上一口,那孩子就乐得嘎嘎的,要是摸到了二叔怀里的净面匣子枪,拽住了就不松手。乐得这打家劫舍行踪不定的王宾时常回家来看这个大侄子,并时常跟哥哥嫂子说,等你们再生个儿子,这个孩子就过继给我吧。我给他说三房媳妇,给我生一大帮孙子,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

孩子两岁了,认得了二叔,和二叔也越发亲近。就在这年春天,王宾砸黑窑受了重伤,被人抬到了陈家老店。绺子给店上的黑红伤大夫留足了钱财,让王宾猫在这里医治枪伤。看着王宾伤重,陈家老店的大掌柜暗里派人给王升捎了口信,让他来看看弟弟,万一有个好歹也有个准备。王升在陈家老店侍候了弟弟半个月,弟弟的枪伤也大见好转,人也能下地走动了。王升回到家的第三天头上,活蹦乱跳的儿子却突然死了。那孩子咽气前喊着他二叔,死后的右手还攥成了匣枪的模样。王升的媳妇李凤英哭得黑天昏地,认定了他儿子是替他二叔还命去了。

(待 续)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