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莹
当他背着沉重的行李登上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时,他真切地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当他踏上5000多公里的援疆征程时,他体会到了何为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与担当;当他加入援疆法官队伍的那一刻起,他深深知道他不只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更是背负领导期望、人民希望的援疆法官。他肩扛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将赤诚丹心写在援疆路上,他就是镇赉县人民法院法官——樊杰。
从祖国东北的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到西北边陲的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他带来的不仅仅有亲朋好友的牵挂和眷念,还有各级组织的亲切关怀与厚望。2018年9月14日,樊杰作为援疆法官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人民法院开展为期半年的援疆工作,面对新环境新任务,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边疆审判事业为己任,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以勇于担当、敬业奉献的精神,赢得了洛浦法院领导、全院干警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许,2019年1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颁发的“法院优秀援疆干部”荣誉证书,在2019年2月收到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的表扬信。
勇挑重担 担当作为
来到洛浦县,樊杰迅速进入角色,他身先士卒,深入办案一线,和其他法官等额分案。在办案过程中,他勇挑重担,利用自己丰富的审判经验,处理了一批疑难案件。
樊杰认为援疆工作应该立足长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下定决心要在短暂的时间里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为此,他结合自身经验和洛浦法院实际,竭尽所能援其所需。
他常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办案心得,将自己的审判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并主动在庭务会上承担业务培训工作,指出案件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指导年轻法官掌握驾驭审判、控制审判节奏等庭审技巧;通过带头示范,对民事审判程序中庭审、送达等环节进行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亮点建议,全力推动洛浦法院审判工作水平高效提升。
听党指挥 以身作则
2018年10月15日,在执行工作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洛浦法院院党组决定安排樊杰到执行庭工作。他二话不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有着多年审判经验的他被任命为洛浦法院执行庭副庭长。上任伊始,由于全院执行工作任务紧人手少,他带着干警们倾力执行。群众利益无小事,再小的案件,也要负责到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执行力度和司法温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用他的话说:“我可以在援疆工作中没有英雄壮举,但我绝不能碌碌无为。”他执行案件雷厉风行,规范文明快节奏的执行效率,时时激励着身边的执行干警们克服重重困难,勇啃一个个“骨头案”。他以身作则,和执行干警们一起攻坚克难,加班加点,乡镇村落都留下他的足迹。经过不懈努力,洛浦法院执行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不畏艰苦 甘于奉献
他说:“新疆工作总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除了办案是第一要务外,平时还要承担维稳安保、‘民族团结一家亲’‘扶贫帮困’等各项重要工作及其他事务性工作,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虽然辛苦,但义无反顾。”
回忆起驻村点的点点滴滴,樊杰印象最深的就是“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驻村经历。每次驻村,他都会给乡亲们普法,结合典型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乡亲们耐心讲解。
在值班巡逻的时间表中,他选择凌晨一点到凌晨四点的“黄金时间段”,这期间不仅不能合眼还要不间断地巡逻察看。每当同事想要跟他调整时间,他都会说:“我来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为大家出份力,别客气,你快去好好休息。”援疆的半年时间里,刷新了他对“值班”的认识,让他真正理解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真正内涵。
千里援疆路,一生洛浦情。选择援疆,就是选择一种奉献,一种磨练,一种坚守,一种成长。援疆半年,他对新疆的社情民意、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深深理解了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深刻内涵,更加体会到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含义,强化了责任意识,培育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提升了大局观念。通过援疆工作,他收获了各族朋友的真情厚意和自我成长。未来的路上,他将继续为法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