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中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从2002年的4.2%迅速上升至2012年的9.7%,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9700万,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前不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布了《全家动员糖尿病防治倡议》(简称“倡议”),呼吁公众以家庭和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测为重点,提倡知晓个人及家庭成员血糖水平,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动糖尿病防治知识普及。
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其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个人健康,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金奎呼吁,应提倡知晓个人及家庭成员血糖水平,一旦患上糖尿病,应注重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和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倡议提出,家庭成员中如有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婴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等,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提醒其及早预防。与此同时,应实行健康家庭餐,养成防“糖”好习惯,注意均衡营养,掌握粗细搭配,合理安排食物重量,定时定量进餐,尽量做到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
倡议还强调,应将运动融入工作和生活。老年人在家避免久坐,适量增加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上班人群工作时也要避免久坐不动,争取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量运动。
如果家庭成员患有糖尿病,建议在上述基础上做到营造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让糖尿病患者多接触快乐、开心之事,感受生活乐趣;提醒患者按时、正确服用药物,定期监测患者血糖;患者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血糖过低现象,如出现严重低血糖时,切记要及时就医。
倡议指出,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也被称为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患者自我管理和家人的陪伴与照顾,只有全家齐动员,才能有效防控糖尿病,保护好自己家人的健康。
糖尿病认知的十大误区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启煜,就人们生活中常见的10个糖尿病认知误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误区一 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提示: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误区二 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很年轻,也没有任何感觉,不可能得糖尿病。
提示:糖尿病有年轻化趋势,年轻人也需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重视糖尿病的预防,没有症状并不能排除糖尿病风险。
误区三 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可以了。
提示:得了糖尿病不能只服用药物,而是需要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健康教育心理调适等共同作用。
误区四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糖或主食的摄入。
提示: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每日膳食总热量和均衡营养。
误区五 控制血糖,越低越好。
提示:应设置血糖个体化控制目标,把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过高或过低。
误区六 只要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
提示: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
误区七 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
提示:了解病情需要全方位监测,血糖监测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误区八 虽然确诊为糖尿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可以不检查、不治疗。
提示: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需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误区九 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不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了。
提示:糖尿病患者没有不舒适也需要终身治疗。
误区十 有些保健品能够治愈糖尿病。
提示:目前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治愈糖尿病,保健品既不能有效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 (喻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