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19年12月17日,《白城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文件的印发,标志着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建立,并于1月1日启动实施。此后,百姓看病就医不需要自报家门,城乡都是“一家人”。全市城乡居民公平享有统一标准的医保权益,这无疑成为数九寒冬里一道温暖的风景。
——制度保障更加公平。在过去,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筹资模式、缴费标准相近,但同一病种在不同的医院,享受待遇却有较大差别。整合后,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实现了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协议管理、基金管理财务制度、经办服务、信息系统的“八统一”医保制度。统一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打破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二元机制造成的制度分设、管理分割,消除了城乡差异,使医疗保障更加公平、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另一方面增强了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和共济能力,为参保群众提供稳定可持续的医疗保险待遇。
——待遇标准进一步提高。百姓最关注的是医保待遇。城乡整合后,参保人员待遇期内住院可享受年度最高20万元的报销限额,比原来提高了4万元。报销的多了、自付的少了,看病负担减轻了才是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方面报销比例的提高。原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比例范围在55%—80%,城乡整合后,按照“待遇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将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提高至55%—90%,待遇水平显著改善。另一方面门诊待遇保障水平的提高。 一是我市将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纳入普通门诊统筹,购药时按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标准享受医保待遇。二是城乡整合后,门诊慢病由原来的10个病种增至现在的19个病种,并享受多病种保障待遇。门诊特殊疾病(如:血液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等)由原来的15个病种增至43个病种。一系列门诊保障制度优化了就医秩序,促进了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参保患者不用住院就可以购药并享受门诊报销待遇。方便患者的同时,有效减轻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负担。
——医疗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求医问药的选择更多了,百姓看病更方便了。一方面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就医选择。原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行政区划分,不仅选择范围受限,享受的医保待遇也会有差别。城乡整合后,定点医疗机构按医院等级划分,不同医疗等级的医院都可以按标准纳入定点医疗机构,打破行政区域壁垒,百姓可自由选择的医疗服务范围扩大了,向高标准的医疗服务看齐时更有底气了。并且在统筹区内轻松享受直接结算,百姓看病就医更便捷了。另一方面医保目录增加。按照“用药就宽不就窄”的原则,城乡医保整合后,原新农合的医保目录与原城镇居民医保目录互融互补,发挥“1+1>2”的叠加效果,城乡居民针对诊疗效果有了更好、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