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薄秀芳
“部队是最好的大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信、担当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而第二故乡大安犹如慈母般接纳了我,正是这些,成就了我的事业和人生。”白春光深有感触地说。
身为60后的白春光,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白春光和许多热血男儿一样,有个参军报国的理想。1979年,他梦想成真,参军到沈阳军区后勤部。在部队白春光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成长。用他的话说,自己的人生观在这里得到了确认。1984年退役的白春光为自己立下目标:虽然退役脱下了军装,但有部队中炼就的那颗红心,将永远为人民服务。
白春光退役后先后在鹤岗市供销社工作、经营过货运公司,1999年走上了鹤岗市华莹玻璃厂销售经理的岗位,正是这个工作,让白春光的事业之路发生了巨变。
2001年,40岁的白春光做出了一次人生艰难的抉择,放弃打拼了十几年的货运行当,选择了一项前途未卜的事业——玻璃工艺,携带家眷从鹤岗来到了大安市两家子镇。
两家子镇是吉林油田公司红岗子采油厂所在地,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清洁可控的天然气正是烧制玻璃制品的首选热源。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曾创办过生产玻璃仪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2003年1月,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白春光终于有了自己的工厂,注册了春光玻璃工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和“白林玻璃”牌产品商标。随着第一台燃气炉的建成投产,白春光带着梦想走上了文化创意之路,
玻璃工艺品不同于烧制烧杯和试管等定型产品,价值的大部分体现在精美的创意上。造型要别致,色彩要光鲜,工艺要精湛。可在那时,白春光也只在博览会上见过几次,究竟美在什么地方根本说不出名堂来,只知道玻璃加工好了就能价值连城,并坚信,如果执着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收获。他三下河北、两走山西,不惜重金聘请顶尖技术人才,终请来5位工艺大师级的老师傅,很快推出了第一批玻璃工艺品。
产品投入市场后,让白春光获得回报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外聘的老师傅年龄偏大,创意上相对保守,产品售价上不去;老家知道了这些师傅在大安干出了名堂,愿意出更高的薪酬往回挖;玻璃工艺品大部分客户都在国外,地域文化差异大,不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很难生产出对路的产品;两家子镇位置偏僻,外遇客商很少能到现场考察,很容易落入“酒好无奈巷子深”的困境。
经过一番思考,白春光作出决定,抓住外聘师傅合同尚未结束的宝贵时间,加紧培养本地技术队伍。他从生产流程的全部工序入手,针对炉温控制、色素投入、造型控制、冷却打磨的每一细节,认真归纳出数十个亟待攻克的技术节点,逐一落实给本地员工,要求他们限时掌握技术要领,确保老师傅返乡后,正常生产不受影响。
2005年底,外聘师傅们结束了劳务合同离开了。公司不仅保持了正常的生产运行,还在一年当中推出了100多项定型产品,在广交会上受到了欧美客商的青睐,一个中国东北无名的小微企业在业界惊艳亮相。
2007年5月,白春光委托一家上海的中介机构将产品的创新产品摆上香港家具精品展的陈展台,立即吸引了大批欧洲买家。后来,他获悉这批展品被欧洲经销商们带回本土后,加价十倍售罄。由此,他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国外不愁没销路。于是,他将欧美元素和中国元素相结合,很快打开了世界市场大门,产品远销中东、欧美各地,深受国外收藏者喜爱。
眼界放远,发展自然变快。2013年,白春光着手打造一站式购物平台——让前来参观的客人能够直接购物。经过两年的国内外考察与研究,最终增加了玻璃日用品这一项目。这为企业注入了强大活力,而“白林玻璃”牌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2015年,白春光的公司按市里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包保两家子镇同顺村。“身为企业应时时不忘回馈社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白春光说到做到,无论公司业务多忙,都努力做好同顺村的包扶工作。2016年,白春光当选为大安市政协常委。
2017年,为加快同顺村脱贫步伐,白春光在政府的支持下,成功上线高科技全自动生产线,促成两家子镇玻璃基地建设。玻璃基地厂房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使用面积3.8万平方米,是一家拥有固定资产38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工程师和工艺美术师18人、熟练技术工超过130人。为解决贫困村劳动力就业难、经济落后问题,农闲时节,白春光自备车辆接送贫困村民来公司打工。2018年腊月二十三,接工人的车途中出现了意外事故,善后工作令白春光损失近百万元。即便如此,他扶贫的热情丝毫未减,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就是凭着这股劲头,白春光实现了带领一部分村民先富起来的目标。
为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实施3套生产线并行生产,形成了研发、生产、营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产局面。截至目前,公司已销售手工玻璃制品500万件,出口创汇累计达1000万美元,利税累计达1000万元人民币。
“公司计划在2020年将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新厂区投入使用。”白春光说。作为外向型企业,要拥有一个展示企业形象的平台,为此,公司推出了新举措,即在大连市注册了白林玻璃工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既是春光玻璃工艺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驻大连的办事处,方便出口业务开展,又是公司面向世界打开的新视窗,届时可以解决下岗职工及贫困村民500余人。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近20年的创业路,白春光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沿途的辛苦与付出都在践行着青春时在军营立下的誓言。如今,年近耳顺,风华虽逝,但他依旧热情不减,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