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生命又延续了这么多年。
记得10年前,我因一件小事大发雷霆,诱发严重心肌梗塞。一个身强体壮的硬朗汉子立马瘫倒在床,可见,生命是何等脆弱!
当时,胸痛不止,手脚冰凉,冷汗淋漓,心律缓慢,血压极低。120救护车及时将我接送到小城医院,进行紧急抢救。躺在病床上疼痛得翻来覆去,不断呕吐,一阵清醒,一阵糊涂 。老伴紧紧地攥着我的手,边哭泣、边叨咕:“你走了,我可咋办啊?”亲友们围在床前,见此情景,也揪心地落泪。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大女儿颤抖的手不知如何签字。一直溶栓抢救四五个小时,病情才稍有缓解。子女征求大夫意见:“是住院好,还是转院呢?”大夫说:“住院、转院都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成活率,若转院途中出现意外我们医院概不负责。”签好责任书,子女、医护人员陪送,还是去了省城医院。
在省城医院,做了微创手术,先后放了多枚支架,脱离险境,起死回生。一周后出院,回到了故里的临江小城。
术后,虽说通则不痛,但压力蛮大,苦闷、沮丧、颓废、失落的情绪无以言表。回顾当年,青春勃发,一心追逐仕途、金钱、名声,而今,如此身心还有何可为呢?正如人们所说,有的人不是病死的,而是精神压力大吓死的,我颇有感受。因此,下定决心,战胜自我,从低迷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以正常人的心态生活。然而,话好说,做却难。因我在小城生活多年,又当过中层干部,熟人多。有的知道我下支架,有的误以为我病入膏肓。如,为了开心, 我去广场扭秧歌,一位知道我下支架的老兄,偷偷地对站在我后面的老伴说:“小心点,他支架倒了,别砸住你!”从此,他的老伴再不敢站在我的身后扭秧歌了。这有多么可笑,时间长了,我把有病的事看淡,不再成为负担,坚持用药,适当锻炼,身体恢复很好。
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人活一天,就要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冬日,我常在街上步行遛弯;夏日,常骑自行车去湖边读书,从而健身养心。除读了大量名家散文外,还通读了厚重的《唐诗鉴赏词典》,同时撰写了多篇散文发表在报刊上。生命不息,读书不停,写作不止,这种不懈地追求快乐是多么的美好啊!
术后,我还需要大量用药,有的药昂贵,初始月工资仅够月用药。如何看待经济负担呢?不能心疼钱,有病舍不得花,攒钱还干啥用呢?我对钱的认识不知对否?钱,放在家就是一沓纸,存入银行就是数字,只有用才是人民币。想开,看淡,才能心宽益寿。
有时熟人遇见我说:“你满面红光,身体保养得不错呀!”其实,自己保养只是个内因,还有不可缺少的外因,这就是子女的孝顺,老伴的关心。
平日,子女时常给买好吃的水果、食品;换季、年节买新服装、鞋帽、铺盖。每次去省城医院看病或复查,儿媳妇都老早挂号,然后开车带我去看大夫,楼上楼下跟着化验、拍片、取药。从来不让我着急上火,总是让我高兴满意而归。为了让我开心,子女每年都劝我们老两口外出旅游一次。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没少去,可惜就是没去过省内的长白山。子女说,哪能不去呢?于是,小女婿驾车,与子女同乘近千里,登上了长白山顶峰,游览俯视了仙境般湛蓝色的天池,并站在伟人邓小平题写的 “天池”两个遒劲大字的石碑边摄了影,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我与老伴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可以说先结婚后恋爱。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真正成为了生活中相互依赖的伴侣,她对我总是关怀备至。如,为了我的健康,她改变了以往的生活习惯,与我同吃清淡饭菜,调样为我做顺口的饮食。饭后,我忙于玩电脑,她常按时提醒我吃药。外出活动时,她总是事先为我准备好服装,既冷不着,又热不着,美观大方得体。她说:“穿戴好,心情好,人才有精神。”
生活在新时代,家庭这么幸福,相信我的生命会延续更久、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