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并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病的头号危险因素,并上升为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在气温骤降的时节,心血管科急诊室、病房里总是人满为患。而天气温度变化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常常被低估。
“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所以冠心病在冬季高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孙宏涛表示,寒冷会刺激冠状动脉,致其易痉挛收缩,若冠状动脉原有严重狭窄,则并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增大。此外,寒冷会令人体的外周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大,增加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室内外温差大,还有很多北方老人有去南方进行“候鸟式”迁徙避寒的习惯。孙宏涛说,由于人体温度调节系统处理突发情况能力有限,突发温度变异会带来人体相应变化,例如血胆固醇、心率和血小板黏度均增加,则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一日内较大的温度变化可以导致心脏病发作。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要尤其注意定期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波动,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心绞痛的发生。”孙宏涛建议,在气温骤降及季节更替时,高血压患者务必要加强血压的自我监测,密切关注血压值,警惕因外界温度变化所致的血压急剧变化。如果发生血压值急剧升高,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随意用药酿成危险。
此外,针对准备在冬季由寒冷地区到温暖地区居住、休闲旅游的中老年人,孙宏涛建议,应该在出发前全面接受体格检查,有心脑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者应遵从医生的指导。
孩子长不高可能是病?专家教你科学干预
比同龄人矮半个头、裤子两三年不用更换尺码、一年长高少于5厘米……孩子的身高问题是许多家长的烦心事,一旦出现以上情况,便不可掉以轻心了。专家提醒,儿童身材矮小可能是病,应尽早规范治疗、科学干预。
国家卫健委2010年发布了小儿内科1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其中就包括矮小症。据统计,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全国4-15岁的儿童中,约700万人需要接受治疗,然而就诊患儿只有不到30万人。
“我和孩子妈妈都挺高,孩子不可能矮”“我的孩子就是晚长,我当年就是这样”“我为了孩子长高,花了不知道多少钱买各种保健产品”……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身高增长存在认知误区,不知道孩子身材矮小可能是疾病。盲目等待或偏听偏信保健品广告,都容易耽误儿童增高的最佳干预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红介绍,导致儿童矮小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内分泌问题、染色体异常、代谢性障碍疾病、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等先天性因素,也存在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后天因素。
身高的增长是有时限的,骨骺一旦闭合就无法再长高。因此,若孩子生长发育出现异常,家长需带其尽早就医、定期复诊。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病因治疗、生长激素治疗等,根据不同病因可“对症下药”。
同时,来自家庭的干预也是儿童增高的重要环节。姜红建议,家长可以从让孩子“吃好”“玩好”“睡好”“心情好”入手:早晚各一盒牛奶补充钙质,少吃油炸食品、少喝碳酸饮料;每天户外运动1小时,多做跳跃、跑步、打球、引体向上等有助于增高的运动;学龄前儿童不晚于21:00入睡、学龄期儿童不晚于22:00入睡;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给孩子太大压力,让孩子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面对吃饺子汤圆等节日食俗,糖尿病患者如何健康过节?
临近春节,全国各地阖家团聚、欢度节日时,多有食用汤圆、饺子等习惯。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糖尿病患者超过1.1亿,糖尿病前期人群约1.5亿。专家提示,糖尿病患者在欢度佳节时也应该注意饮食,尽量限制糖分摄入。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表示,北方地区多喜欢吃饺子,中等大小的饺子6个约为1两,一般糖尿病患者一顿摄入2两饺子为宜,也就是约12个。
郭立新表示,饺子皮的选择也有讲究,为了煮的时候不容易破馅儿吃起来口感更筋道,大家一般都会选择专用的饺子粉或者高筋粉。但越是精磨的食材升糖指数越高,所以在选择饺子皮的时候建议用升糖指数较低的荞麦面、绿豆面,也可以在白面中加入一些玉米面、高粱面,不失口感的同时还能补充膳食纤维增加饱腹感。
在馅料上,郭立新表示应该优先选择素馅儿或者素肉混合馅,在肉类选择上遵循脂肪含量低、优质蛋白的原则。“不管是素馅儿还是肉馅儿,剁馅料的时候尽量剁大点,颗粒越大膳食纤维保存率越高,升糖也就越慢。和饺子馅儿的油可以选用橄榄油和玉米油,尽量不要用动物油。”
针对爱喝饺子汤的糖尿病患者,郭立新建议少喝或不喝。“因为饺子汤里有大量的精淀粉和馅料漏掉的油脂,人体吸收较快,会使血糖快速升高。”
南方地区喜食汤圆,食材主要是糯米和辅料,馅料里还有花生、芝麻、豆沙和各种果脯。郭立新表示,无论是馅料还是面粉,都是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
(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