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别忙了,吃饭了!”2月17日21时,白城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全体新闻制作人员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依次领饭。在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始的近一个月时间里,白城广播电视台全体职工已经熟悉了这一声音,每个人相隔一米远,手中捧着一份热气腾腾的饭菜,狼吞虎咽地吃着。
看见时,在采摄新闻;看不见时,在制作新闻,这就是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常态。非常时期,抗击疫情就是冲锋号,全市新闻工作者立即投身到这场战“疫”宣传工作中,他们用眼、用笔、用脚、用脑采访各类感人事迹、各个典型人物和各项得力举措,尽管每台摄像机都有10公斤重,但他们依然时刻扛在肩头。
全员发动 从容投身疫情防控宣传战
作为全市主流媒体之一的白城广播电视台,自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相关部室立即返岗工作;2月1日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台党委和团委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台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投身于全市抗击疫情宣传工作中;各部室成立临时战斗党支部,台领导高位部署,靠前指挥,全台宣传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得当;成立党员突击队;团委向全台青年团员致慰问信,号召全台青年团员全部投身战“疫”宣传工作;召集各部门党团员轮流值班,为加班的采编人员做工作餐。全员上阵,共同战斗,没有后方,只有战场,有力保障和助推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全程全时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白城广播电视台采取多项举措,推出多个栏目,播出多条新闻,以保证宣传工作有力推进。
自2月1日起,除播出《国歌》《新闻联播》等规定节目外,其余时段全部用于播出疫情防控内容;每天在两个频道重复播出新闻访谈栏目《非常战“疫” 我们在行动》,通过采访我市行业负责人、一线防疫防控人员,传递权威信息,展现防控成效。
公益广告小视频、滚动字幕、《致全市人民一封信》、通告、专家讲座、疾控温馨提醒、督查指挥中心温馨提示、科普知识、钟南山院士健康讲座等节目,每天两个频道共播出1300余次。
《白城新闻联播》也非常态运作,持续专题播发疫情防控相关新闻报道,经常一边播出一边审片,播出时间也是一延再延,最长延长至近40分钟。
积极向省台和央视媒体传送相关新闻报道,并通过“爱看白城”微信公众号推送,全媒体联动,形成集中宣传合力;滚动播发疫情防控消息,同时增加电视剧集数,丰富居家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推出大型网络直播节目《抗击疫情,爱看白城带你上一线》,每期时长一个小时,累计观看人数达数万人。
与市教育局合作,联合推出新栏目《名师面对面》,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组织全市优秀教师通过电视荧屏讲解学习技巧等相关指导内容。
截至2月17日,已播出14期《非常战“疫” 我们在行动》,5个公益短片,3个小常识动画片,《名师面对面》已录制16期,播出5期,教学类节目《百姓健身操》每天滚动播出,录制公益广告70余条,养生堂3期,战“疫”歌4首,公告通告播出13条,推出网页新闻290条,微信210条,H5两个,音频2条,视频110条,微信端总计阅读量突破70万,白城电视网发布325篇相关报道。
一期期新闻,一个个短片,一条条公益广告,无不体现着广电新闻人的坚守与努力。
共克时艰 奉献担当彰显敬业情
接到采访任务立即进入采访一线,最多时一天四个采访;岳父一直重病住院,随时有生命危险,以工作为先,义无反顾返回岗位,完成采访后再回医院陪护;父母家住外地,结束春节加班刚要启程就接到返岗任务,放弃回家,全身心投入工作;独身在白城,加班加点,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吃饼干;孩子不到一岁,正值哺乳期,每天审核稿件,编排节目,下班都在晚上八点以后,孩子在视频中哭闹,狠心挂断电话,或者干脆拒接;夫妻二人都在电视台制作中心工作,奔忙于疫情防控宣传一线,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这是真实发生在白城广播电视台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他们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者职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了全市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们马不停蹄,从不停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分白天黑夜地干着、干着……
医院发热门诊、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口……在这些有可能藏匿病毒的危险区域,随处可见白城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的身影,他们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加班加点制作短视频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目,向受众广泛普及防疫基本知识和卫生知识;拿起手中的笔、举起话筒、扛起摄像机,充分运用“大喇叭”“小喇叭”“大屏”“小屏”,创新宣传手段,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领导靠前指挥,高位部署,全体工作人员不分昼夜,辛勤工作,只为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