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波及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公安民警筑起了一个个战“疫”堡垒。在这千百个堡垒中,镇赉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建平中队中队长李国东负责的是坦途镇与黑龙江省交界处的第三卡点。身为一名癌症术后康复期病人,他放弃了到北京复查的机会,把生病住院的岳父托付给妻子照顾,毅然向局领导立下“请战书”,和同事们一起不舍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成功堵住了多个风险点,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接到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三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后,镇赉县公安局党委迅速行动、周密安排,在县城周边设立了9处疫情防控卡点。在确定第三卡点的负责人时,局领导犯了难,交巡警建平中队中队长李国东在平时工作中就稳重细心、认真负责,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他还处在癌症术后康复期,卡点一线工作时间长、强度高,他能坚持下来吗?
“请领导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李国东挥笔写下“请战书”:“我是一名老警察、老党员,这个时候一定让我先上。”
大年初二,他带领全中队民警与防疫人员、运管所执法人员共同筑起了黑龙江省方向入境车辆、人员安全检查屏障,对进入辖区的所有车辆像“过筛子”一样筛查确认,协助做好检测、隔离等工作。他所在的中队6名民警中有3人马上退休,另外两个刚参加工作不久。为了让同事们多休息,李国东似乎忘了自己是个病人,主动和年老体弱的同事调班,一干就是12个小时。从第一天上岗累计算起,他的工作时长已是其他人的2至3倍。
长时间的站立让他浑身疼痛,全身的力气像被抽走了似的。同事们看出他状态不佳,都劝他歇一歇,可他却说:“关键时刻怎能躲开不上前,那不是我的性格。”正是有了李国东和同事们的认真坚守,连日来无一名疑似或确诊患者从这里“漏网”。
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为了守住自己负责的这道“防线”,李国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难。
两年前,他被查出直肠癌三期,肠道切除25公分,术后需要终生携带改道后的人工造口生活。医生再三叮嘱他多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可当疫情防控战役打响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上了一线。
时间长、强度大、气温低,这些李国东都能坚持,最难的是每天要更换人工造口袋。由于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熬夜,再加上精神高度紧张、着急上火,他更换造口袋变得越来越不规律,由每天1次增加到3次。更换人工造口袋不能见风、怕冷怕冻,需要一个相对封闭的卫生环境,他只能趁午休或是车辆通行相对较少的时段,开车到十几里地以外的坦途中队换药。
在室外站得时间长了,造口袋的胶容易失效,从底盘上脱落,这给李国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更换底盘从3天一次增加到了每天一次。底盘紧贴着腹部皮肉,每次揭下时的一撕一拉,扯得皮肉生疼。这原本是个异常细致的活儿,但因为他牵挂着卡点情况,心急难免导致动作变形,有一次因清洁不彻底差点儿造成创口感染。每次30分钟左右的换药过程,他都会疼出一身汗。卡点车流大实在忙不过来时,他就让爱人来帮他换药。这些难处他从来不向同事说,全都默默藏在了心底。
铆在防疫屏障上的“螺丝钉”
从大年初二起,随着疫情形势的日益严峻,镇赉县开始对外来入境车辆实施管控,李国东和同事们遇到了不少棘手难题,但都被他用真心、耐心、细心一一化解。
在疫情面前他坚守原则,婉拒了同学的放行请托。某收粮大户常年往返于黑龙江省与镇赉县之间,与李国东也是老相识。初三这天,这名收粮大户又打算带车进城,被李国东拦住了。“你收粮必然要挨家挨户走,特别不安全,为了全县人民的安全,我不能放你进去。”碰了“钉子”的老板不甘心,找和李国东关系最好的同学代为说情。这名同学打了几次电话,好话说了一箩筐,甚至以“断交”相迫,但李国东在原则面前却坚决不让半步。
疫情面前,他身先士卒,让同事休息自己独挑大梁。大年初三凌晨,已在卡点核查了一整天的队员们在车内休息,有的累得睡着了,李国东却瞪大了眼睛紧盯着卡点。20多年的路面经验告诉他,此时是物流大货车钻空子过境的集中时段。果然,不久就有多台大货车向卡点驶来。看着还在熟睡中的队友,李国东没有叫醒他们,而是一人独自下车,从凌晨1时至5时检查了20多台车辆。
“疫情终将被战胜,这一天不会远了。”乐观而又坚强的李国东,像一颗坚实的“螺丝钉”,牢牢地铆在抗击疫情的这道关键防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