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赏析]
从20世纪60年代起,骆宾王的这首《咏鹅》,就“盘踞”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而且几乎都是第一首古诗。我们的祖辈、父辈,再到我们自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吟诵着这首诗走出童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咏鹅》已经成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成为语文课本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咏鹅》作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据说这首诗是他七岁时所作。诗歌起首句“鹅,鹅,鹅”,虽然字数与后面三句不同,却自有一种天然的率真在里面。小诗人模拟鹅的叫声,先声夺人,读者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仿佛见到一只白鹅在引吭高歌;而连用三个“鹅”字,一声比一声高昂,这反复咏叹,也起到了强调作用。接下来,诗歌的主人公鹅终于登场了——“曲项向天歌”。一个“曲”字,弯曲、细长、柔美,写出了鹅的美好姿态;而这“曲项”向天上高昂的姿态,又使脖颈的曲线部分地转为直线,呈现出一种对天歌唱的力度感,透出勃勃的生机,声音之洪亮可想而知。后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写鹅的全貌及其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情形。一身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池水中;红色的脚掌轻轻拨动着清澈的池水,泛起层层波纹。“浮”字,写出鹅行水上的轻盈;“白毛浮绿水”,刻画出美丽而高洁的白鹅形象,不禁让我们想起童话《丑小鸭》中丑小鸭所向往的那些美丽的天鹅——“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一个“拨”字,表明是轻轻拨动,而非奋力划动,显得优游自如,更衬托出鹅典雅高洁的气质。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句中色彩的运用,毛色之白,水色之绿,鹅掌之红,波纹之青碧,色彩鲜明,鹅与水互为映衬,融合无间,如一幅生动亮丽的水彩画,让人眸前生辉。
这样一首不像诗的古诗,却成为课本中的经典,因为它以儿童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撷取的是儿童所欣赏的景物,传达出的是儿童对于美的初步认知,因而清新可人,天然去雕饰。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