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赫
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命令。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白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军,主动担当、靠前指挥,面对疫情形势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动手早、行动快,带领全体机关干部,一面为全市疫情工作做好物资保障,一面做好疫情防控下的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使各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市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后,防护物资紧缺成为全市防控工作最大难题,李军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跑省厅、找企业,竭尽所能争取防护物资。面对我市不具备防护物资生产能力的问题,他专程到省工信厅汇报我市防护物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争取到省工信厅物资支持。面对省工信厅物资有限的问题,他直接联系省内主要生产厂家,跑长春、奔辽源,逐户考察对接,最后锁定吉林弗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辽源广而洁消毒剂有限公司两户口罩生产企业,并驻企蹲守,从极为紧张的排产计划中抢货源,并连夜运回白城,支援防控一线。面对白城市远离省会城市,在争取物资占不到先机的问题,他果断向长春派出工作组,专门负责争取和采购物资,灵活机动作战,取得良好效果。
截至3月13日,已争取到N95口罩2000个、医用一次性口罩3.2万个、医用口罩(儿童型)2000个、普通口罩93930个、防护口罩8000个及丁腈手套16600双、橡胶手套62000双、医用防护服200套、非医用防护服2450套、非医用护目镜277个、单帐篷40顶、棉帐篷75顶、医用酒精191.5升、光波炉20个、维C泡腾片5箱、红外线测温仪120台,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资保障。
超前谋划,启动应急品保障机制。我省宣布Ⅰ级应急响应后,李军迅速启动应急工业品保障机制,对防护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进行摸排,并协调相关企业复产,由于组织及时、准备充分、措施得力,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1月25日,向洁洁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发通知,将其列为消杀品指定生产企业;1月26日,向洁洁宝和欧瑞特派驻工作专员,驻厂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组织生产。帮助企业从河北唐山购进次氯酸钠100吨,协调酒精17吨、产品包装3.3万个、200公斤Co40。为解决市场上84消毒液脱销问题,帮助消毒液生产企业协调省工信厅和卫健委,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完善了企业相关证照,使产品得以投放市场满足市民环境消杀需求。截至3月13日,两户企业累计生产消毒液434.5吨,销售333.2吨,库存产品111.3吨,储备原料可加工产品157.5吨,可持续满足我市疫情防控消杀需求。
全面服务,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强企业疫情防控指导,陆续下发了《关于工业企业疫情防控相关事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企业复工四条基本原则,即“防控预案不完善不得开工,上岗工人行动轨迹摸排不清不得开工,环境消杀个人防护准备不足不得开工,未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验收不得开工”,细化了企业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整改工作的紧急通知》,面对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对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企业运行平稳、职工健康安全。2月5日,派出督导组到吉林梅花、益海嘉里、恒维汽车等企业,现场指导企业防疫工作,并为企业送去消毒液150L和口罩4000个。为确保企业疫情防控和生产运行“两手抓、两促进”,自2月9日,李军对全市规上企业复工情况、员工返岗人数、人员情况、生产运行进行日调度。加强企业员工管控指导,严格遵守隔离留观要求;强化生产运行调度,及时了解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确保企业运行平稳。针对企业原料运输难问题,制定了《关于防疫期间工业企业复产物流运输车辆通行操作流程》,与市公安局密切配合,帮助企业畅通运输通道,细化物流车辆进城入厂的防控措施,为吉林梅花、安波福等22户企业协调物流运输700余车次。针对复工企业防护物资不足问题,专门向省工信厅申请支持企业复工用口罩4万个、防护服200套。协调银行部门,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150万元。
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交通不畅,企业生产所需原料采购不及时,为保证企业连续生产,积极协调域内企业相互扶持、抱团取暖。得知消杀品生产企业洁洁宝和欧瑞特生产急需工业酒精,从域外购进工业用酒精存在困难的情况后,积极协调洮儿河酒业调拨库存高纯度食用酒精17吨,用于支持两户企业生产。龙华热电厂脱硫石膏告急,生产无法达到环保标准,面临机组停机,为保证企业连续生产和城市居民取暖,经协调,从北方水泥厂紧急调拨石膏1500吨,保证企业稳定生产。目前,700吨石膏已经入厂,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截至3月13日,全市累计开复工企业139户,占规上企业总数的91.4%,剔除技改停产和季节性因素影响,企业开工率100%;返厂员工14193人,员工返厂率89.6%,无一例感染病例或疑似病例,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