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梅
赵德民(1918年—1946年)出生于镇赉县五棵树村。1925年入本村小学读书。从小喜欢读书的赵德民,举止文雅,经常谈诗论文,颇有才华。
其少年时代,正逢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从高潮渐入低谷。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到处都是一片白色恐怖。政治风云变幻,社会愈加黑暗,百姓苦不堪言,到处是一片凄惨景象。这使爱读书、爱思索的赵德民深感迷惘和苦恼。狂风吹不灭革命的烈火。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进步民主思想的萌芽,到第一次大革命的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终于点燃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在神州大地形成燎原之势,使每个热血男儿心潮澎湃。他们追求进步,追求光明,向往革命。身在偏远落后乡村的赵德民再也无法安心尊孔读经了。他从书刊报纸上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和动荡的中国社会,密切关注着时事民生,感触着时代的脉搏。面对黑暗落后的现实社会、饥寒交迫的百姓,他立志发奋读书,救国救民。由于赵德民正直的个人品行、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口碑,小学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他下决心利用三尺讲台,宣传进步思想,培养国家栋梁之才,早日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赵德民到校上任之后,主导思想明确,工作抓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拥护和信赖。不久,被推举为该校校长。
就在这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着东北的大好河山,三千万同胞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东北各界民众奋起抗争。这时,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一致对外”的号召,并领导了北平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广泛宣传爱国救亡思想。消息传到五棵树,赵德民倍受鼓舞,他教育学生坚决不做亡国奴,并通过学生向社会宣传抗日救国思想。1937年,在芦沟桥打响了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第一枪。举国上下各阶层人士纷纷参加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万众一心,势不可当。赵德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声援抗战的活动。
这时,中共地下党员夏尚志回到家乡五棵树开展地下活动。他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思想,到周围学校宣传马列主义,介绍讲解进步作家的作品,启发师生的思想觉悟。聆听这些讲演,使赵德民如沐春风。他想方设法和夏尚志取得联系,秘密参加了抗日组织,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誓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革命,献给民族解放事业。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镇赉县地方暂时处于混乱状态。一些所谓名流绅士、地主富商、日伪残余、地痞流氓迅速纠集在一起,结成一股反动势力,成立了所谓地方治安维持会,继续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人民群众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1946年初,嫩江省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嫩江专员公署专员夏尚志与新四军二十二团相配合,三打镇东,解放了镇东县城。这之后,原属大赉县管辖的洮儿河以北地区也获得了解放。1946年3月,在这一地区成立了赉北县民主政府,赵德民被任命为民教科长。他在这段工作中,得到了锻炼,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
(八十三)
白城市地方志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