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赵德民(上)
从“云战疫”看文创业新趋势
恪勤研古法 澄怀悟书道
画鸡
从语词话“疫”
儒者的理想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恪勤研古法 澄怀悟书道
——浅说段颖越的书法情结
 

●罗雁鸣

(一)

未修真便言悟终成梦境,到无梦与无醒方见性灵。此为京剧《天女散花》中的唱词。听来虽似禅语,但其所言乃指人的修为过程。若将其套用到对中国书法的研习上,亦颇多值得玩味处。段颖越对书法的研习,已进入到“无梦与无醒”之境。值此,他性灵初显,笔下有神,作品精雅,成果丰硕,可圈可点。然而,所有这些须从一个特殊场景说起。

2017年11月12日,当北方大地渐进隆冬之季,在首都北京,由北京市文联、北京书法家协会、央视数字书画频道联合主办的“永远的丰碑”第九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决赛现场,一个年入天命进入决赛的年龄最大的选手,最终捧得金奖。他就是白城的段颖越。此次活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5716件。通过初赛、复赛再到决赛,五千余件作品仅剩12件进入总决赛。总决赛分4轮进行,分别为晋级赛、复活赛、突围赛、巅峰对决4个环节。总决赛是现场录制,每位选手创作时间只有10分钟,每轮创作的形式都是不同的,有对联、四尺整张、镜心和扇面四种。每轮创作后都要谈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然后由书法专业评委和个人素质评委现场打分决出胜负。角逐的激烈程度、残酷程度可想而知。段颖越,极有耐心地一层层闯关,一节节前进,最终夺得总决赛第一名、唯一的一个金奖。

(二)

在段颖越手捧奖杯凯旋之后,有必要对他的学书经历做一番了解与研究。今笔者不揣浅薄,宁愿为之花上点滴心绪,借以求教于诸方家。

段颖越在书法界的名字还是近年来才展露的。从这个角度讲,他又不失为一匹书法界黑马。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说的是研习书法,首先须迈入门槛,然后方能深入下去,探其奥秘,卓然成家。近年来,段颖越参加过很多全国性书法赛事,频频获奖。获奖对于他来讲“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书法艺术的追求上,虽不是“幼承庭训”,但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文学、诗词涉猎更多。参加工作后,对书法的情结日益加深,几十年来虽然断断续续,但一直没有放弃。他所临写的碑帖数量不少,诸如柳公权的《玄秘塔》、赵孟頫的《胆巴碑》、欧阳询的《九成宫》、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以及明、清两代名家法帖。直到近年来,他在与书法界朋友的交流中受到启发,决心在篆书上下一番功夫,以便找到自己的突破口。他开始转攻篆书。我们知道,篆书特别是小篆,其滥殇于秦朝,传为李斯整理并刻石,如《泰山刻石》。从此,在段颖越的笔下小篆字体占踞主流,先是临写清代邓石如的墨迹,进尔上溯《泰山刻石》等小篆碑帖。对篆书的临习,使得他对中国古文字书法有了新的更深刻的了解,深感篆书书体魅力无穷。此时,一段翰墨因缘使他的篆书临习又进入一个新境界,那就是偶遇书法家张小民先生。张小民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建议他上溯金文大篆,追根溯源,从头学起。于是他从《石鼓文》临起,结果一上手便感觉良好,入帖很快,竟让他爱不释手、眼界大开、兴奋不已。用段颖越的话说,在学书道路上,在“取法乎上”原则下,终于找对了方向——《石鼓文》是属于我的!随着学习的深入,《石鼓文》已经不能满足于他的需求了,进而又深入学习了《史墙盘》《毛公鼎》《散氏盘》等金文名品,使自己的书法水平日渐提高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有人可能要问,段颖越临习大篆,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为何进步如此神速?其实是来自于他的临帖境界,那就是眼到、手到、心到。三种境界里最高的当数“心到”。其他两条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唯有心到才是悟得书道的关键。而如何做到心到,虽因人而异,但都必须做到用心去感悟前人在挥毫时撩拨性灵的心音,就像六祖慧能之于达摩,犹如高山流水,直通心性,而后可言悟道,使内心那份美好的感觉传达到笔触,从而写出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既富时代气息,又具深厚传统底蕴的书法作品。

(三)

段颖越的临帖境界决定了他日后的创作高度。他的书法基本遵从原来大篆字法的格局,结构也相对匀称,但他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作为篆书结体的内部对比关系。当代书画大师黄宾虹对篆书有着特别的要求,那就是“参差离合、大小纠正、俯仰断续、肥瘦短长、齐而不齐”的内美价值观和综合审美观,从而为习篆者在字法和笔法上提供了可靠保证。段颖越书法作品在用笔上如锥划沙、如绵裹铁般的线条,无不来自于这些最基本的法规和要求。我们还可以细审他作品中字的形态和质量。首先,在运笔行进中的轻重、缓急上,都有着明显的表现,特别是笔画末端的处理,在戛然而止的同时,所表露的仍然是注重内在的力量,那就裹藏与呼应。其作品总能给人以一种含蓄蕴藉、沉稳内敛的风度。其次,在结体的避让、紧凑,章法上的参差错落,布局上的有惊无险,使得整篇作品婀娜多姿,仪态万方。这些构成了他作品的魅力所在:充分显露着沉着、洗炼、高古、自然的艺术形态。沉着,是与浮薄浅露相对,是指感情深厚、笔意含蓄,“终不许一语道破”,内蕴外朴的精神风貌;洗炼,即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释:“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淄磷。”其与芜杂相对,是一种简洁明净的艺术特色;高古,系指脱尽浅陋和凡庸的弊病,努力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自然,是对人为造作而言,是指自然本真的艺术特色。主要是避免人工斧凿痕迹,像“悠悠天钧”(天乐和声)一般自然和谐,从而向往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大境界。

总之,段颖越于书法艺术,犹如墨光挥洒着生命,他要把这张无图的画、这首无声的乐、这支无行的舞、这篇无言的诗如血一样在真诚的心中流淌。这血又如一条不息的河流,不管周围发生了什么,它总在深深的平和中、在深深地宁静中流淌,不被岸上发生的一切所困所扰。他更凭着一段信仰,一段对美和灵魂的信仰,用毛笔细细讲述着与中国书法的炽烈的情感故事。

(四)

段颖越身为政府机关干部,也时时思考着这样的问题:“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其实,他追求的很简单,无非是魂牵梦绕的书法艺术,这是一项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活动,而且正是他的事业、他的经历打造了他的书法人生,从而促进了他的工作。

段颖越现任白城市科技局局长。工作之余,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书法上。可能有人认为,机关干部练书法是否“不务正业”?可是,在段颖越看来,通过研练书法,可以陶冶人的性灵,变化人的气质。与其说是修炼艺术,不若说是修炼人格。正是书法的魅力使他为人做事更加有耐心、有毅力,思考问题更加周全、缜密,不断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号召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段颖越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奋力干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这点业余爱好仍爱不释手。他认为,学习书法,除了刻苦努力之外,眼界和胸怀很重要,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想在书法上有所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书法作品的高度反衬着作者的胸襟与格局。可以相信,段颖越凭借自身条件,无论是人生还是艺术,都是昂扬向上的主体生命意识。正如他的书法作品,用笔沉实,结体灵动,格局大气。在他看来,写字不能作娇情造作的无病呻吟,书法创作应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去呈现积极、宏大的生命气息,体现高亢激越的情怀,反映阳刚正大的人格魅力。

段颖越在此之前的每次获奖,都是他走向成功的一个个里程碑。他决心继续以古为师,以古为新,以古开今,做一个“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热心为时代服务的好书法家。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在原有基础上,制订新的目标,加大操练难度,温故而知新,学而思变,临创结合,以别开的生面挥洒出自己真我的风采,以无愧于为书法的人生。

(本文作者系吉林省书协理事、吉林省作协会员,《绿野》文学杂志原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