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思想纵横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提升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全面优化白城发展环境
画里有话
凝聚应对挑战的制度力量
监察法释义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5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全面优化白城发展环境


 

●柳艳丽

中共白城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全面回顾了2019年所做的工作,并对2020年的重点工作做出了部署和安排。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2019年城市发展变化的一大亮点是全方位提供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优化了白城发展环境。从近年发展变化看,我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及政府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这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狠抓落实有很大关系。

首先,全方位地提供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从白城的历史看,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足是短板,如何增加这方面的供给是改善民生的必要举措,更是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体现。基于此,白城市委、市政府一直都高度重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投入。一是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将“海绵城市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创新性结合,总投资68亿元,打造了城市建设的“白城模式”。2015年白城成功入选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由于国家加大海绵城市资金投入和信贷支持力度,白城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几年来充分利用国家的支持政策,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攻艰克难。2019年4月“海绵城市”建设全面通过国家验收,荣获全国“优秀海绵城市”称号,获得了1.2亿元的补助资金。同时,我市探索方法,创新做法,将“海绵城市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创新性结合,基础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白城不仅城市面貌发生了改变,百姓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变化。二是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市委、市政府从2018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开展“软环境提升攻坚年”活动。通过持之以恒地创建文明城市,白城人民的素质得以大幅度提升。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共同推进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第二,通过机构改革和“只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转变了干部作风,老百姓办事顺畅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面貌也改善了。我市创新“网格化”精准管理模式,使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提升了服务群众水平。

为进一步系统优化白城发展环境,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中共白城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对2020年提升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及政府管理水平也做了全面系统的安排。

首先,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一是围绕打造中等城市,坚持产城融合,完善城市功能。近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级园林城市,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生态园林城市指标和宜居城市目标实现难度较大,但作为远期的城市发展目标也不是遥不可及的,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现在我们坚持和完善老城、新区功能,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经开区产业支撑,及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快建设东北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二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包含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加快缩短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之间的距离,大力推进城市供水供热、排水管网、小区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承载能力。三是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城管+大数据”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加快打造“智慧城管”。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推行环卫服务市场化,确保城市环境卫生常态保洁。严格执行文明行为,促进《白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白城市城市绿化条例》的贯彻实施,对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这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工作和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创卫,是民之所想、民之所向,需众志成城、合力攻坚,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这些举措,体现了白城市委、市政府践行初心使命,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美好日子的愿望,相信白城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作者系中共白城市委党校(白城市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