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长安
报国救民驱日寇。阎群昌(又名严正芳,1921年—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南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他进入本村小学读书,努力求学,刻苦用功,上进心极强。由于军阀混战,兵匪猖獗,乡野凋敝,民不聊生,一家人的生活日益艰难。他不得已离开了学校,辍学回家做工,以帮助家用,替父母分忧。他先到北平一家绸缎店当学徒,期满又到饶阳县东章织布厂做工。
这期间,中国大地风雨飘摇,黑云压城。1931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丧心病狂地将魔爪伸向我国东北,很快占领了吉林、辽宁两省。东北三省近20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落入魔掌,3000万同胞遭受日寇的蹂躏。从此,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而这时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集中力量向我解放区进攻,围剿共产党,置侵略者在国土上大肆烧杀抢掠于不顾,采取不抵抗政策。1935年5月,一纸“何梅协定”日本侵略者攫取我华北主权。10月,进而提出“对华三原则”。11月,更进一步策动汉奸搞“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不断蚕食神州领土,实施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这时,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了“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号召,1936年12月9日,组织领导北平大专院校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社会各界迅速掀起抗日救国的高潮。
这时,阎群昌在厂内结识了一位进步工人,他经常跟阎群昌谈论抗日救国的事情,满腔悲愤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和法西斯本质,启发阎群昌的民族意识,激励阎群昌认清自己的使命。这位工人的话像春雷滚过阎群昌的心头,激起了阎群昌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阎群昌摩拳擦掌,义愤填膺,决心和东北人民共同战斗,把侵略者赶出去。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不断地接受各种考验,逐渐踏上了革命征程。
1937年芦沟桥的枪声,点燃了全国军民团结抗日的烽火,亿万同胞同仇敌忾,举国上下沸腾,抗日的呼声响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阎群昌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开展抗日斗争。他一回到村里,就和弟弟一起,带领全村青年积极投入抗日活动,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了抗日武装——南寨村青年抗日先锋队,他担任队长。他的家成了抗日堡垒户。日本鬼子疯狂地打击抗日活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阎群昌在自家住房下面挖了地道,县区干部常来这里开秘密会议或者躲避敌人的搜捕。
阎群昌在抗日斗争中,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残酷的对敌斗争使阎群昌迅速成熟起来。1939年,阎群昌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被选为南寨村村长。这年他刚满20岁。
阎群昌在对敌斗争中,机智灵活,有效地打击了敌人。1942年初,日寇在冀中发动了大扫荡,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阎群昌带领民兵白天参加生产劳动,夜里出来反奸除霸、挖公路、割电线,骚扰、打击敌人。他还派人打入敌人内部,收集情报,了解敌人活动情况,以便有力地打击敌人。
1944年正月十七,按照上级部署,阎群昌同村干部制定巧取南寨村日军炮楼计划。先派联络员李大轩、张顺和混入炮楼与内线张根顺一起,趁敌人在碉堡外吃饭,枪支放在炮楼里之机,抓住逃兵,放下吊桥,阎群昌率领游击队和部分群众冲进去,包围了敌人,占领了炮楼。38个日伪兵乖乖地做了俘虏,没费一枪一弹,从日本人手里夺回了南寨村。同年6月19日夜,他听说区武工队要打辛营桥日军炮楼,主动赶去参加战斗。战斗中,他被飞起的弹片打伤,40多天后才康复。
阎群昌时刻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使党组织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1943年秋的一天,特务张结巴带两个人,伪装成我冀中第九军区分区干部,到南寨村找阎群昌,诡称要召集全区党员,安排党日活动,并向他要党员名单,妄图把当地党员一网打尽。阎群昌和区公安员高建兴虽然验证了来人的介绍信和证件,但因事关重大,还是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他们把来人安排到一个僻静处住下。当晚,通过在炮楼的内线张根顺了解到张结巴三人是敌人派出的特务。阎群昌连夜召开干部会议,制定擒敌计划。第二天,他派人买来好酒好菜,款待三个特务。席间,他笑着说:“对上级派来的人,我们要好好招待。”他和几个干部轮番敬酒,敌人自以为得计,无所顾忌地大吃大喝起来,最后,喝得酩酊大醉。阎群昌与同志们乘机活捉了他们,审讯后在村外处决了他们。
阎群昌在任何情况下,都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处理问题干脆果断。1942年大扫荡期间,一天区里的几位领导干部张杰等到南寨村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文件,会议开到中间,有人报告说“敌人来了”。这些十分重要的文件,如果落到敌人手里,后果不堪设想,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主意。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阎群昌麻利地将文件一卷,往袖里一塞,转身朝村外迎着敌人走去。敌人叫住他进行搜身,他把双手高高举起,装成顺从的样子,让日本兵来搜。他个子大,日本兵个子小,搜遍全身也未见可疑之物,就放行了。敌人走后,阎群昌又急忙赶回村子,看看同志们有没有发生什么问题。同志们对他临危不惧化险为夷的行为赞赏不已。
1944年,由于阎群昌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坚定的革命意志和良好的个人素质,被调到区里任财粮助理。这个工作有些琐碎,整天到晚忙个不停。阎群昌无论做什么,都非常勤奋、认真,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八十七)
白城市地方志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