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赏析]
安史之乱起,李白怀抱济世情怀投奔李璘幕府,希望一展才华,助国家平叛。他自比谢安,心比天高,坚信可以“为君谈笑静胡沙”;怎料造化弄人,李璘因反叛罪名被杀,李白也被捕下狱,多亏友人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但不久又被流放夜郎。幸运的是,乾元二年(759)三月,李白在流放途中抵达白帝城时,终因朝廷大赦而获释。这一段时光,大喜大悲,一波三折,此时诗人一定是惊喜莫名的,于是一早就乘舟东下,经三峡抵达江陵。诗歌即作于此时,又题作《白帝下江陵》,抒发了诗人获释的轻松喜悦之情。诗歌不着一“喜”字,纯写眼前所见所闻,却能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诗人的内心。
前两句叙事,点明时间、地点,概写行程。诗人清晨辞别白帝城顺江东下,千里的路程,一天时间就回到了江陵。这里暗用典故,南朝盛弘之《荆州记》言“巫峡江水之迅”时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还”,说明此前刚由江陵前往白帝城,当时逆水行舟,心情又处在谷底,自然艰难万分;此次回返是顺水行舟,春水大涨,舟行加速,且心情畅快,自然感觉迅速。概括的叙述,是诗人惊喜畅快心情的写照。“彩云间”,既是实写,诗人回望白帝城,但见其城地势高峻,矗立于云霞之间;又是虚写,暗指白帝城是自己的福地,云蒸霞蔚,宛若仙境,望之而感觉神异温暖。
后两句是对第二句的具体展开,写舟行之快。三峡两岸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啭久绝”。诗人身在船上,聆听两岸猿啼,然而猿声尚未停歇,轻快的小船已经顺流直下,驶过了万重峰峦。这是以听觉描绘人在快速行进中对时间的感受。“啼不住”,并非一只猿伴随始终,啼声不止,而是沿岸猿声相接,浑然一片,相伴相续,声未断绝,小舟已过。“轻舟”,迅疾轻巧,“万重山”,凝滞沉重,两相对比,突出舟行之快,更是诗人内心欢快的表现。
诗歌脱洒流利,浑然天成,起笔神异,落笔轻盈,前人评价其“瞬息千里,若有神助”(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二十),从此诗也可见李白“谪仙人”本色。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