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怡人绿景入画来
图片新闻
市人大调研全市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以解放思想化危为机
白城广播电视台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宣传战役
本周我市气温偏高 最高气温达35摄氏度以上
留在扶贫路上的坚实足迹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20年6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在扶贫路上的坚实足迹
——洮北区东胜乡三好村脱贫攻坚走笔
 

●本报记者 张芙

“现在生活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出不去门了。家里自来水也是24小时供应。”洮北区东胜乡三好村脱贫户任凤芹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张超来访,握着他的手连连称赞。

今年69岁的任凤芹,患有类风湿,过去生病无劳动能力、老旧的房屋等问题时常让老两口眉头紧锁。而如今,日子不一样了,“我们住上了新房,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每年产业分红、光伏发电分红、低保还有庭院经济,一年的收入就有2万元钱。”对于现在的生活状况,任凤芹很是满足。

2016年6月,洮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科员张超被组织选派到东胜乡三好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三好村不仅62户贫困户120人全部脱贫,修筑了水泥路20公里、绿篱围墙7800延长米,栽植绿化苗木8000棵,还实现了自来水饮水全覆盖、全天候供应,改造危房130户,全村实现了安全住房全覆盖。

三年前,三好村是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20人,因病致贫人口占40%。该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项目为零。张超第一次走进村子时,内心百感交集。但他很快就下定决心——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身为党员吃点苦不算啥,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这里的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才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不负“第一书记”称号。

深入村民群众家里,与他们成为一家人,是张超进村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刚进村时,村民不认识他,总把张超当外人。他就让村干部带着他一户一户地走。刚开始到村民家中他很拘谨,但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他逐渐融入了村民之中。三年来,张超也记不清自己走访了多少次贫困户,但三好村62户贫困户的家庭状况他了然于心。他根据不同的贫困户,分类施策,为每户贫困户都制订了脱贫规划。

“脱贫不能只靠输血,还要不停造血”。上任伊始,张超带领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全村340户农户家里调研,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和贫困户座谈会,深入寻找产业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兴产业、打品牌”的工作思路,为三好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科学确立了以种养殖项目为引领,带动全村农户开展种、养、销“一条龙”模式。

带领村民组建了强胜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固定资产300余万元,目前肉牛养殖规模达到64头,重度贫困户分红实现全覆盖。同时组建了犇好农副产品合作社,注册“鹤胜恏谷”品牌,将产品打入中石油实体销售平台和商超,年销售额可达2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在全村谋划发展“一村一品”庭院订单土豆种植20万平方米,为全村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驻村之初,村班子不和谐,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各项组织活动开展不及时,党员整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摆在张超面前的又一道“考题”。如何答好这道“考题”,张超有自己的“小算盘”。他通过走屯入户,与村民拉家常、问情况,找到了阻碍和制约三好村发展的“病根”。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及时向乡党委汇报,按组织程序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重构了村两委班子,规范了支部活动。“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主题党日等活动逐步纳入正轨,村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他还组织村内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充分发挥党员模范示范作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了心劲,丢了志气”。张超带领村干部全面落实“志智双扶”要求,组织三好村村民参加电商、手编、种植、养殖知识培训十余次,全面提升村民脱贫致富技能,拓宽群众视野,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同时,利用新建设完成的500余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经常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不断提高三好村村民的凝聚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张超取消休假,组织村两委成立三好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还主动联系亲戚朋友购买因受疫情影响滞销的土鸡蛋。同时,为防止因春耕而导致疫情防控松懈,他同村干部一同逐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查看大家出门是否戴口罩,做到生产防疫一起抓。

三个年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无数次访贫入户,张超用他的双脚踏出了坚实的扶贫足迹,留下了满满的正能量。“三好村,就是我第二个家,村民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只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这是张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三好村已经脱贫,但贫困有终点,奉献无止境,这一串串熠熠生辉的足迹,就在张超和所有奋斗在扶贫工作中“第一书记”的脚下延伸……

现在的三好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精准扶贫工作稳中有进,正从后进村向先进村的道路上昂首前行。一提到村里发生的巨变,村民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