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明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通榆县坚决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扣阶段性目标任务,以创建“平安通榆”为主线,以“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原则,一手抓扫黑除恶打伞,一手抓社会乱象治理。打击惩处精准发力,防范管建同频共振,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务实的政治态度,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做好治理乱象大文章,以真刀真枪的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打击战果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厚重的通榆答卷!
谋“重点”系统治理,高位布局抓担当
民心所向,剑锋所指。通榆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打击的锋芒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黑恶势力犯罪,把扫黑除恶作为全县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政治体检,把专项斗争作为社会乱象全面治理的有利契机,两手并重,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在顶层设计上,连续3年将扫黑除恶和社会乱象治理列为全县年度重点工作,将“盗抢骗”“黄赌毒”“自然资源”“建筑行业”“交通营运”“小额贷”等问题作为社会乱象治理的突破口,结合通榆实际,创造性地提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脱贫攻坚、反腐拍蝇、基层组织建设、信访维稳、生态环保、拆违打非、重大项目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为全县社会乱象的系统治理提供了有力遵循。在责任担当上,党政主要领导坚决扛起扫黑除恶、打伞治乱的政治责任,召开全县性大会12次,深入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开展调研20次,率先垂范,指导和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向纵深推进;实施一把手约谈制度,对扫黑除恶、打伞治乱工作落实不严、推进不力、成效不强的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开展不定期约谈,逐级签订责任状,坚决不做局外人,层层织牢责任网。在指挥引领上,紧紧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年打击遏制、两年深挖根治、三年长效长治”的目标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始终保持社会乱象治理的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紧紧抓住系统治理的“指挥棒”,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成效考评等关键环节,努力推动扫黑除恶、乱象治理常态化。
通“堵点”源头治理,多措并举抓落实
社会乱象是疥癣之疾,黑恶犯罪是膏肓之患。近年来,随着高速占地、风电开发等大项目的实施,通榆县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不法分子眼中的“唐僧肉”,非法占地、毁林开荒、围湿筑坝现象时有发生,也成为困扰社会和谐的最大“乱”源。为了加强社会乱象治理力度,通榆县聚焦群众关切的“堵点问题”,重拳治乱,聚焦源头治理,突出抓好典型乱象整治,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在案件督办上,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工挂帅,多次深入基层督办督战。2020年3月,开通镇五星村西长山屯51户群众侵占集体土地案件的侦办,为全县土地确权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样板。在领导强力推动下,瞻榆镇长期霸占集体资源案件告破,八面乡新建村水田开发案、什花道乡新富村阻挠项目施工案件纷纷进入司法程序,并获得广大群众点赞。在案件研判上,通榆县出台了《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意见》,不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对重点案件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分流转办。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县扫黑办收集社会乱象案件线索212条,转交部门查办127条,转交乡镇查办85条。县扫黑办对社会乱象案件线索编号建档,限期办结,并在规定时限内对举报人进行案件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有回音。在源头管理上,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乡镇的属地管理作用,以法依规进行打击惩处。涉及刑事犯罪的,依据相关法律予以打击;涉及行政处罚的,聘请有资质的评估部门对侵占集体的资源评估定价,依法追究非法所得;涉及合同文件违规的,由县级人民法院认定后进行废止;涉及到破坏植被的,限期恢复原有生态,并责成部门、乡镇和举报人组成监督小组,防止其复耕复垦;涉及到典型的案例,借助域内媒体资源,及时进行舆论曝光,畅通群众的“堵点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除“痛点”依法治理,雷霆亮剑抓打击
治沉疴当下猛药,除乱象还需重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同时,通榆县社会乱象治理工作硕果累累。在专项行动上,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监委主力军作用,先后实施了“打击黄赌毒亮剑行动”“打击农村赌博百日会战”“对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听之任之、失职失责,甚至包庇纵容、充当保护伞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公安机关在专项行动期间,自查2014年以来涉“黄赌毒”“黑恶势力”案件355起,累计清查宾馆、洗浴、足疗等各种娱乐服务场所1400多家,破获容留、介绍卖淫案5起,打处嫌疑人13人,抓获涉黄在逃人员1人;破获“涉毒”治安案件9起,行政处罚21人;“涉赌”治安案件7起,行政处罚28人,对存在问题的行业场所下发整改通知书69份,取缔麻将馆4家。县纪委监委加大对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和失职失责问题的再排查、再深挖,针对错某彦、丁某勇2起涉黑涉恶案件侦办,责任追究司法部门相关领导7人,工作人员2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人,组织处理1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在行业治理上,以“十大乱象”专项整治为平台,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抓早抓小,全力铲除黑恶势力和社会乱象肆虐滋生的土壤。截至目前,全县查处自然资源案件28起,其中侵占土地资源及土地纠纷案件5起、草原案件2起、林业案件21起,刑事立案3起,打击28人,行政处罚46.5万元,恢复自然植被3.8万平方米;刑事打击非法上访7人,传播负面舆情1人;查处非法营运案件75起,查扣黑车75台,行政处罚42万元;查处校园欺凌3起,黑彩3家,关停小额贷款公司8家……以雷霆打击的凌厉攻势,不断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新突破。
破“难点”综合治理,建章立制抓长效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巩固扫黑除恶工作成果,彻底铲除社会治理乱象问题,成为摆在通榆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长效长治上,通榆县正视问题短板,强化综合治理,突出标本兼治,全县共制定《社会乱象治理长效机制》7个,在打击和整治过的领域或问题上,成立长期监督工作小组,确保整治问题不反弹;正在侦办和整治中的乱象问题,县扫黑办加强调度和督办力度,一般性案件限期一个月上报整治结果,复杂案件协调政法机关联合办案,确保所有案件线索在年末清仓见底,全力做好扫黑除恶“后半篇”文章。在巩固提升上,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开展“回头看”,聚焦民生的痛点、管理的重点、治理的难点,以督查督导、基层调研、电话反馈等形式,直面群众的诉求,检验各地各部门的斗争成果,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宣传发动上,充分发挥域内媒体资源,及时报道扫黑除恶、乱象治理方面的新举措、新成就、新气象,并通过成果展、以案说法等形式,积极营造扫黑除恶常态化的舆论氛围,让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扫黑除恶的信心,成为推动长效长治的中坚力量。
拨开云雾方见日,扫除乱象显青天。如今的通榆,扫黑除恶与社会乱象治理齐头并进,困扰基层的乱象问题正上升为“重点课题”,在长效长治的东风下稳步推进,一些法律的盲点和管理的漏洞在实践中得到了完善和健全……在扫黑除恶高亢的旋律中,社会乱象治理的大文章已完美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