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思想纵横
3上一版  下一版4
 
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关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思考
不断夯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根基
画里有话
监察法释义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思考

 

●姜丽玲

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不能保证最低水平的衣食住用;相对贫困则是指虽然能维持最低水平的衣食住用,但无法满足在当地条件下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其他生活需求的状态。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世界银行的标准是一人一天的收入低于1.9美元就被认定是绝对贫困;如果收入低于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便可视为相对贫困。

我国的绝对贫困标准是,按人均收入看,2013年为2300元/年、2014年为2800元/年、2015年为2968元/年、2016年为3146元/年、2017年为3335元/年、2018年为3535元/年、2019年为3747元/年、2020年为4000元/年。以2014年2800元为例,按照购买力平价(是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计算,约合人民币2.2美元,略高于世界银行的绝对贫困线标准。同时我们看到绝对贫困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是处于一个变动的状态。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脱贫和高标准小康是两码事,我们不是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将是长期任务,我们要认识到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逐步分阶段地解决。

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因为社会分化的存在,总有一部分人的收入会低于平均水平,虽然他们的营养摄入没有问题,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还处于落后状态,例如,受教育程度、体质的健康、就业的质量等方面的需求还远远不能满足。相对贫困是人类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长期的共同的课题,我国也不例外。需要理清的是,扶持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一个最重要前提是,通过给他们提供基本的保障,让他们获得发展机会,而不是直接给他们提供不需要劳动就能获得的生活,解决相对贫困不能理解为“福利化”,“扶贫先扶志”同样适用。

解决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投入很大的精力与财力。所不同的是,解决绝对贫困有时限。从全球角度来看,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把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的时间限定在2030年。我国将提前10年,即在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消除绝对贫困。但是,未来解决相对贫困将贯穿于现代化的全过程。我们为了解决绝对贫困已经奋斗了几十年,形成了很多长效机制,如教育、医疗扶贫,慢性病建档、贫困人口参保、家庭医生签约等制度都在解决绝对贫困的过程中不断被完善。这些制度在2020年后,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上,也将长期发挥作用。脱贫攻坚的制度建设和将来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建设之间,是一个延续性的关系,在既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基础上,再继续推进。

白城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聚焦巩固脱贫成效,持续对标对表,着力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持用制度固化经验,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白城相对贫困标准,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由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更高层次迈进,这为白城解决相对贫困提供了基本遵循。

笔者认为,白城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解决相对贫困的难度不比解决绝对贫困的难度小。我们首先要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思想准备。在行动上,除了继续实施完善已有的工作机制外,还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建立相对贫困人口发展的基础性机制,使相对贫困人口在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二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促进”的贫困治理整体性机制。在政府主导下,依靠市场力量、社会资源来推动。引导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建立城乡贫困家庭社会服务体系,把政府和社会力量结合起来。三要建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对贫困家庭实施“儿童发展计划”和“妇女发展计划”,加强母亲教育和女童教育。

【作者系中共白城市委党校(白城市行政学院)乡村振兴教研室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