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柳润生(六)
有声书:精耕细作出精品
图绘丝路风貌
治淮廉臣张鹏翮
乞巧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2020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赏析】

七夕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之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因织女是天上织锦能手,旧俗妇女当晚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乞求织女传承技艺,故又称“乞巧节”。历代以“七夕”“秋夕”“乞巧”为题的诗歌不可胜计,或许是因为每逢此节,牛郎织女的故事,总能牵动人间离人之情。唐代诗人林杰的这首《乞巧》,在众多凄婉的七夕诗作中独具一格,透露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林杰仅活了十七岁就去世了,这首诗据说是他少时所写,正是对生活充满无限期望的时候。传统节日在孩童眼中总是很新奇的,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伤感,因而该诗作也有着不用于成人的视角。

前二句直入主题,较为平常。首句连用“宵”“霄”,不避同音,可说是技巧尚未纯熟,但另一面也可以说是不事雕琢,朴拙自然。七夕佳节,鹊渡银河,可谓“天上人间,良宵第一”(《四喜记·巧夕宫筵》)。天上有情人终于相会,人人仰望碧霄,瞻望一年一度的团圆景象,心怀美好期盼,为牵牛织女,也为人间的自己。是日,各地习俗虽不同,但妇女对月穿针、乞巧斗巧的习俗却较为普遍。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一种长脚的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后二句写妇女乞巧,极尽想象之辞。望着天上的秋月和璀璨的银河,小诗人不禁起了好奇之心:此刻家家望月穿针,该是怎样的盛况啊?光是那穿针的红线就得用多少条啊,怕是有几万条吧?这是一个孩童的新颖想象,真率而自然。

中国人素来重视传统节日,其中有追念先人、祈求幸福的因素,却也是我们用以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重要形式。七夕节“家家乞巧望秋月”,这万千条红丝,牵起的是全天下劳动妇女的共同心愿,期盼自己心灵手巧,编织出幸福的生活;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一轮明月,牵起的是全天下人对团圆、幸福的期盼。在这“家家乞巧”“人人尽望”之中,人们的心灵得以共鸣、凝聚,文化也得以沉淀在血脉之中代代传承下来。 (雨果)

 
3上一篇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