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彤君
在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白城市传染病成为医院防控救治的主战场,为打赢这场战斗贡献力量,传染病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医疗救治总协调人崔淑云发挥多年临床经验优势,勇担重任,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党员的使命初心,展现出一名仁心医者的职业素养。
战“疫”,狭路相逢勇者胜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之初,传染病医院党委应声而动。崔淑云以一名老医务工作者的敏锐,马上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她首先挺身而出,响应医院的号召,成为抗击疫情工作的排头兵,筹划一揽子重大而必备的救治准备工作。
虽然医疗救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但崔淑云凭借多年从事传染病工作的经验,仅用半天时间就起草制定了传染病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的相关程序和实施步骤,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明确合理分工,确定职责。她进行战前动员,组成医护战队。
经院党委研究决定,任命崔淑云为救治专家组组长,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医疗救治预案、流程,连续组织多次培训和演练,达到预期效果,为白城市抗击疫情工作提供了先决的医疗保障。
院内还有近百名原有传染病患者,针对这些患者的救治,崔淑云制定了院内患者转移的预案和措施,为各级领导在今后工作中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这是一场与“魔鬼”赛跑的战斗,崔淑云仅用2天时间就成立了由24人组成的3组医疗梯队,不但持续进行业务培训,而且她将开展穿脱防护用品等多项演练形成常态化。在白城市疫情指挥部和市卫健委组织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白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白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应急演练”3次大型演练中,崔淑云起草的脚本完全符合实战需要,圆满地完成了卫健委和医院部署的各项救治准备任务。
岁月静好,源于有人负重前行
在繁忙的工作中崔淑云手里总是拿个小本,把现场发现的问题和闪念间的想法及时记载下来,对于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她也高度重视,记录下来以备取其精华予以实施。从疫情紧张的筹备之初,到5月末,崔淑云已细密地写下了12本工作记事,3万多字,为她开展下一步工作和深入进行疫情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崔淑云随身总是揣着充电器。无论是院内的常态化工作还是演练期间的调度指挥,无论是疫情预案措施的落实还是上级的指令任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崔淑云这个总协调人来落实和处理,她的电话无疑成了抗疫准备工作的“热线”。有时怕手机没电了,她就随身携带充电器。
春来,只因有寒夜坚守的人
在抗击疫情工作最紧张的一个月时间里,崔淑云夜以继日地完成手头急办事项,每天都是22时以后离开医院,后半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也是常事,可是第二天,她还是早早来到医院。
高强度工作、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不年轻的年龄,使崔淑云两次在工作现场出现眩晕,可是她硬是靠着半杯温水和一个糖块挺了过来,其后绝口不提自己的身体状况。院内几十个工作预案和工作流程的制作、全市医疗救治工作规范以及医疗救治队员的应急演练筹备工作等,都是她牺牲和奉献后的巨大成果。
崔淑云的女儿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读大学,春节前就急匆匆奔回家乡,想和妈妈亲近亲近,可是大疫当前,妈妈却无暇顾及亲情厮守。当崔淑云因身体不适,被同事送回家中,女儿吓得直流眼泪,崔淑云却在短暂休息后不顾家人劝阻重新返回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