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共产党的福,托政府的好政策,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现在我是不愁吃不愁穿,借助基本医疗的‘一站式’服务,多年的老病也治好了。一句话,现在党给俺们的政策那是真的好,谁要是不同意我说的,我一定跟他急!”说这话的是大安市安广镇永富村贫困户孙仁福的老伴王玉杰。
早些年,孙仁福和老伴王玉杰的身体都不好,特别是王玉杰,患有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时疼得受不了,那时真遭罪呀。身体每况愈下,让王玉杰根本干不了重活,家里家外所有的活儿都压在了孙仁福的肩上。孙仁福身体状况也不理想,慢性病时有复发,不间断诊疗产生的费用,让原本靠种地为生的老两口,日子过得越来越难。就在老两口一筹莫展、觉得日子没有奔头的时候,2015年末,孙仁福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日子有了转机。
大安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实施精准扶贫政策,2016年,孙仁福家土坯房扒倒建新。他向亲戚借了1万元钱,在政府扶助建40平方米新房的基础上,加建20平方米,使得整个住房面积达到了60平方米;2017年,驻村工作队帮助他家发展庭院经济种花生,加上政府补助,仅此一项增收1300元;2018年,驻村工作队帮助他家发展庭院经济种辣椒,加上政府补助,仅此一项增收1400元。这两年里,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积极帮助他家联系务工事宜,使之与大安市丰顺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挂上了钩”,建立了劳务需求关系。依托精准扶贫医疗政策,王玉杰的病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疗,身体康复了许多,不再整天“捂肚子”了,还能到合作社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挣钱贴补家用。2017年,仅在烟农专业合作社和烟农家里打工收入就超过8000元;2018年,王玉杰干活的劲头儿更足了,全年在烟农专业合作社和烟农家里打工,收入超过了2万元。孙仁福家向着小康生活稳步迈进。
2019年,老两口和儿子在侍弄好4公顷地,种植玉米和西瓜的基础上,还加入到了打工的行列。“生活真是太有奔头了!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自来水来了、村村通水泥路通了、文化大院建起来了,还有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住院看病只用10%的费用……一项一项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精准扶贫像及时雨,使我家又焕发了‘生机’。”王玉杰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人也打开了话匣子。
如今,老两口都过了65岁,本该颐养天年,却被国家“志智双扶”的好政策给调动起了积极性,仿佛焕发了生命的春天。前些日子,王玉杰来了犟劲儿,一天竟然挣到了400余元。她早晨6点多从家里出发,到别人家打工掰黄烟的烟底叶子。这是一项体力活,需要耐力、毅力,要在垄沟中匍匐爬行,手、膝盖、衣服都弄脏弄破了,还要忍受黄烟散发出来的辣味,一般人受不了。但王玉杰用毅力忍受住了这一切,从早晨干到中午,仅吃点干粮,小憩一会儿,继续接着干,直到下午四五点钟,1公顷地的黄烟烟底叶子全部打完,挣到了420元。王玉杰吃苦耐劳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截至目前,王玉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靠打工已收入7000余元,成为贫困人口依靠激发内生动力脱贫致富的典型,增强了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