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指出:“要严格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这段重要论述对各级领导干部锤炼政治品格、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对于推进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为民用权、规范用权。各级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严格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用手中的权力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牢记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解决群众困难,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始终做到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规范使用权力,一方面厘清权力边界,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按哪些程序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使用权力;另一方面推行用权公开化、透明化,自觉落实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的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来监督权力,用阳光来扫除贪腐滋生的黑暗空间。要坚持严于律己,常怀敬畏之心,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恪尽职守、秉公用权;常戒非分之想,以“心中有戒,则不逾矩”的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严守党纪国法;常修为政之德,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为民造福。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谨记,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必须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为此,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政绩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能让人民群众看到成效、感到变化、得到利益,坚决杜绝劳民伤财、浮华无效的“政绩工作”和“形象工程”;政绩必须是真干出来的,立足客观实际、拿出过硬措施,通过扎实努力地工作,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和弄虚作假。其次要处理好显与潜的关系。前进道路上,有一些工作周期短、见效快,成绩可以表现在当下,容易受到关注,但还有一些工作是作铺垫、打基础的,成绩只能体现在未来。面对这种情况,领导干部要把做“显绩”与做“潜绩”有机结合起来,既立足当下,又谋划未来,将“显绩”做精,把“潜绩”做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历史担当,甘愿作铺路石,甘于抓未成之事。还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不头脑发热、急躁冒进,也不无所作为、停滞不前,要沉着应对复杂形势下的各种变化和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扎稳打、谋定而后动。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坚持担当作为、开拓进取。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明确,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必须以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敢于闯关夺隘、攻城拔寨,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此,各级领导干部一要保持想干事业的进取状态。“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要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成绩面前不自满、不懈怠,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退缩,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二要掌握会干事业的过硬本领。只有本领高强,才能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才能胜任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要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尤其要注意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的“八大执政本领”,使自己的能力素质与担负的领导职责相匹配,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不辜负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三要坚持干成事业的务实作风。真抓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重要工作方法。要立足本职工作,沉下心来谋实事,积极作为出实招,埋头苦干求实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