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追忆峥嵘岁月 聆听英雄事迹
编者按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老兵垂暮 军魂不老
七十载风霜磨不灭 三千里征途洒热血
昔日烽烟散 凯歌犹在耳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0年10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忆峥嵘岁月 聆听英雄事迹
——记抗美援朝老兵董青鸾
 

●本报记者 姜宁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无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坚实的脊梁,为捍卫民族独立与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和“永远的丰碑”。

抗美援朝老兵董青鸾居住在洮北区阳光嘉园。当记者来到她家中时,已是90岁高龄的她,高兴得像一个孩子。她说:“我这一生,最难忘的岁月还是我当兵的那段日子。”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董老的歌声中,记者的思绪随着她一起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董青鸾便选择了参军入伍。当时的她放弃了40块大洋的工资待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只有1毛钱补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她当时的话说:中国人,就是要团结起来!

参军仅仅1年的她,便随着部队去支援朝鲜,董老说:“当时的情况特别艰苦,我随着部队步行进入朝鲜,饿了只有苞米面吃,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回忆起参军时的种种场景,说起那一段段往事,董老的眼睛渐渐湿润。她坚定地告诉记者,她不怕苦,不怕死,只要共产党一声令下,就会冲上去!

在学校主修医护的董老,来到朝鲜战场从事医疗保障工作。在残酷的战场上,不时就要面对敌人飞机和大炮的狂轰乱炸,从前线运回来的伤员经过简单救治后需要紧急转到后方进行治疗,董青鸾就和战友们一道护送伤员撤离,有时敌机炸弹扔到她附近,她就用身体把伤员保护起来,避免伤员受到二次伤害。董老回忆说:“当时我才18岁,有的伤员手脚被炸得血肉模糊,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但我保护大家的意志从未退缩!”

当董老缓缓举起那只救过无数战士的右手,再次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时,记者感受到了流淌在她血液里的无畏精神,也深深体会到了她对牺牲战友们的缅怀之情。“能从朝鲜战场活着回来,还亲眼看到祖国的日益强大,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已经足够幸运了。”董老的眼中再次泛起泪花,久久凝视前方。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