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追忆峥嵘岁月 聆听英雄事迹
编者按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老兵垂暮 军魂不老
七十载风霜磨不灭 三千里征途洒热血
昔日烽烟散 凯歌犹在耳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10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十载风霜磨不灭 三千里征途洒热血
——记抗美援朝老兵张建华
 

●本报记者 张风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铿锵的旋律、激昂的歌词,总会让人想起抗美援朝战争。如今尚且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已经为数不多了,曾经以步枪对抗美军坦克、光荣负伤并落下残疾的抗美援朝老兵张建华,90岁高龄了,仍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

1950年10月,20岁的张建华从大安参军。在新兵训练期间,张建华就充分体现出了优秀军人的素质。一次手榴弹实弹训练中,一位战友因为精神紧张,把拉开引信的手榴弹掉在了脚下,眼看就要爆炸,千钧一发之际,站在附近的张建华一个箭步冲上去捡起冒着烟的手榴弹奋力扔出去,随着手榴弹在十几米外爆炸,张建华和战友都被爆炸的气浪掀倒在地,所幸没人受伤。张建华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得到了部队领导的充分认可,他也因此荣获个人三等功。此外,上过五年小学的张建华,在那个年代的基层部队里,已经算是高材生了,所以他还经常帮助战友写信,深受战友们欢迎。新兵训练结束时,张建华还作为新兵代表上台发言。

1951年2月,张建华所在部队授命入朝作战。部队出发前,张建华和战友们为表达战斗的决心,纷纷咬破手指写下了血书。

入朝后,张建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他在多次战斗中表现英勇,还亲手抓获了敌方俘虏。后来,因作战需要,张建华又被调入运输连,负责向战场输送给养和弹药。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的海陆空立体作战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对于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破坏也是空前的凶狠和残酷,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部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甚至比前线主力部队还要严酷。

张建华回忆,他们曾经路过美军丢弃的炮兵阵地,看到炮弹壳堆得像小山一样,可见美军炮火有多么强大和猛烈,而张建华的运输连在运输补给的路上,更是经常要面对来自美军战机的扫射轰炸、坦克和机械化步兵的围追堵截、海岸线附近美军战舰的舰炮轰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军仍然顽强、英勇地战斗着。

1951年6月,张建华所在的运输连执行一次运输任务时,遭到了一支美军部队的阻击。根据侦查,发现这是一支由坦克和步兵组成的部队,战斗力十分强悍。张建华和战友们依托山势地形的掩护,冒着猛烈的坦克炮火与敌人顽强周旋。就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枚坦克炮弹落在张建华身边,巨大的爆炸冲击波让张建华差点晕死过去。很快回过神来的张建华拍拍身上的泥土,正准备起身继续战斗,忽然觉得裤子很湿,伸手一摸才发现是血,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臀部和大腿受伤了,而且很可能伤得不轻。很快,战友们发现了受伤的张建华,抬着他撤离了火线。

这次负伤让张建华落下了终身残疾,炮弹弹片造成的伤口,让他一侧腿部的肌肉和神经严重受损,从此跛了一条腿,走路也离不开拐杖了。谈起这次负伤,张建华感觉很遗憾,但他遗憾的不是自己落下了残疾,而是无法继续留在前线。

回忆那场战争,张建华感慨地说,志愿军真的了不起,面对武器装备、物质条件世界第一的美军,我们丝毫没有畏惧,英勇顽强地打到底,不仅打赢了战争,更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看如今我们的军队如此强大,感觉特别自豪,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落后挨打的日子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