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民村的昨天与今天
保持“乘风破浪”的姿态
市发改委扎实开展扶贫工作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捐献一千万元背后的故事
垃圾分类科普小知识
自然资源部:
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由城镇户籍子女继承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0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民村的昨天与今天
——记龙井市开山屯镇爱民村第一书记王冠霖
 

●吉林日报记者 石雷 马春雪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

村路旁,枝繁叶茂的绿化树,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的映射下格外鲜艳;

油坊内,机器轰鸣,填豆、压榨、过滤、灌装,一气呵成。自产豆油小有名气,在周边地区备受青睐。

这里位于龙井市开山屯镇的爱民村,5年前,这里农民穷,环境脏,村民以务农为生,靠天吃饭,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集体收入寥寥无几,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近年来,包保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累计为爱民村投入扶贫资金近200万元,贫困人口收入逐年增加,村民生活幸福感节节攀升,2019年全村整村脱贫。

爱民村的蝶变,源于脱贫攻坚。与爱民村第一书记王冠霖边走边聊,讲过去、谈现在,一幅生动的脱贫画卷徐徐展开。

“扶贫贵在精准,输血不如造血。”王冠霖说,要摆脱贫困,归根结底,还是要立足实际发展产业,带动村民持续增收。东北电力大学校领导在深入走访调研后,敲定了产业发展方向:成立农机合作社,建设笨榨豆油加工厂、光伏发电站等。

“秋收时把黄豆收割机租给农户,秋收后农户用黄豆抵租金,剩余黄豆可以直接进豆油厂加工成豆油,自用或出售。而光伏发电站的电能供豆油厂使用,解决了用电问题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条生态、环保、高效的小型产业链。”王冠霖告诉记者,每年贫困户因此能得到700元分红,又解决了村里20多个就业岗位,近几年累计为村集体增收36万余元。

“扶贫,不仅要关心老百姓的钱袋子,更要关注健康,吃穿住行都不容忽视。”

以前村民们喝的都是地表水,如果连续下雨,水浑得根本没法喝。为此,驻村工作队协调当地水利部门为村里打深井、修水管。东北电力大学还组织化学工程学院水处理专业的专家教授专门为村里检测了水质。很快,村里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安全饮用水,困扰百姓多年的民生难题得到解决。

东北电力大学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派出校医院多名医生到村进行义诊送药,几年来累计为村民捐赠药品价值6万余元。

“多亏国家给我们派来驻村工作队,水浑给打井,有病帮看病……啥困难都能给解决,真好!”朴基哲今年70岁,身患多种慢性病,与双目失明的老伴共同生活,说起这几年的变化,不善言辞的他,连夸党的政策好。

在发展产业项目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种植绿化带、安路灯、建门球场……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在提速。

“脱贫攻坚4年多,就像又重新上了一次大学,在农村这个‘考场’上,在东北电力大学的大力帮扶和村民的有力支持下,我们经历了大考小考无数,虽难,但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再苦再累都值得。”王冠霖欣慰地说。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