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为学生撑起绚烂的天
寄情画作 勾勒美好生活
开展廉政教育 筑牢廉洁防线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0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学生撑起绚烂的天
——记通榆县第一中学教师王忠艳
王忠艳与学生课下交流。
2017年在全县运动会上,王忠艳老师(右一)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
 

□佘凤华/文 刘艳新/摄

回首从教经历,尽管风雨兼程,她却幸福快乐;回望家乡通榆,虽然贫瘠,她却执著坚守。她是一个语文老师,编织着孩子们的文学梦,她更是一个班主任,要守护学生的人生梦,在贫瘠的土地上成长为参天栋梁。她就是通榆县第一中学教师王忠艳。

爱是起点,奉献是归宿。无论是寒风刺骨的严冬,还是酷暑难耐的夏日,早7点之前到校,晚10点之后离校,只要有学生在,她就在,这是她做班主任的一条“铁规”。坚持做下来很难,但是最难的,还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做留守家庭学生的思想工作。曾经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高一入学,就不愿意听老师讲课,跟谁都顶撞,对学校的校规校纪有强烈抵触情绪,时常想辍学,还有自残行为。王忠艳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个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跑车,根本没精力管他,从10岁起他就自己生活了。家长一边严格要求成绩,一边溺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王忠艳就给了他更多的关注。班级有活动,王忠艳主动征求他的意见,还陪他过生日,陪他看病,还时不时地跟他讲怎么样抚慰内心不平衡。3年下来,这个学生阳光了、开朗了,值得自豪的是,高考时他也报考了师范大学,现在也和王忠艳老师一样站在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奉献着他的才智与能力。

关心、陪伴、付出、做思想工作,没有谁有特别高明的方法,是给建议,是给批评,还是给鼓励,都得从学生本身出发。“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化成王忠艳的工作信条,那就是:我要化作一片爱的海洋,让我的学生们扬帆起航。

为了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她日间以书为友,夜间以书为伴,上班教学,下班看书,刻苦努力;为了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她更是殚精竭虑。曾经有个同学,因为家庭原因,在高二上学期期末的一个晚上,给她留下一封信就去外地打工了,一走就是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中,王忠艳不断地给这个学生发短信、打电话做思想工作。当王忠艳得知这个学生打工计划失败,想要再上学又不好意思时,她二话没说,立刻打车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把她接回班级。之后的半年,王忠艳不断地鼓励这个学生,帮其补上落下的功课。高考前,这个学生思想波动特别大,认为活着没意思,高考更没意思,多次做思想工作也没做通后,王忠艳权衡再三,采取“崩溃疗法”,让这个学生假想自己已经死了,一个下午的交锋,终于让这个学生懂得了活着的意义和高考的价值。

为了学生的成长,王忠艳曾经尝试“无为而治”,班级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做,争取每件事都有专人负责。谁管收作业、发作业,谁管讲难题,谁管桌椅摆放,谁管闭灯,谁管打水……她曾经鼓励学生写奖励条,每月班会评选最佳小组、最佳组长和最佳组员。她曾经捐书数百册成立班级图书角,让书香充满班级每个角落……

20多年的耕耘,王忠艳收获了很多荣誉,全国树德立人实践先进个人、省四项全能教师、省教育科研型名教师、省“黄大年式”最美教师。而她认为更大的收获,是所有的学生都展现出不同的精彩,不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自信大气、有见识、有格局。2009年、2015年,她的学生薛墨、张天娇语文单科高考成绩居白城市第一名,先后被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录取。

每天固定的生物钟起床,忙到深夜才能入睡,周而复始。雨夜,她曾经趟着没膝的水回家,一到放假就要打吊瓶……揭开辛苦付出的面纱,她的生活到处都有让她感动的细节——上课讲累了,低头,水杯总是有水;嗓子哑了,总有学生送上小含片;生病了,学生们会第一个发觉;课间操,她和学生们玩球,得到的球最多;和学生们玩丢手绢,轮到她的时候,追她的同学总是跑得最慢,最后师生们都哈哈大笑……“开始以为,我是能给同学们带来快乐的老师,其实和他们相处的日子过后,留下的都是他们带给我的快乐。”

去年,王忠艳在朋友圈发了一节课间操的宣传片,她读大一的学生看后写到:“一年就这么快过去了?仔细想想高中这3年,其实留下的全是美好。当时,特别讨厌的高三重压生活,想着快点‘解放’的日子,如今都成了珍贵怀念的时光。我们留不住时光,时光一点点向前走,回头看,教室没有变,教过我们的老师还在,只是坐在座位上的不再是我们。但走过的这一切,我们又怎能忘记。谢谢您啦,我们最爱的‘老班’,还有那3年,您为我们撑起的绚烂的天。”

读了微信之后,她泪流满面,教育的快乐原来都在陪伴学生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当中,原来都藏在彼此的念念不忘之中。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