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乾坤
“绿色戎装戴帽徽,辛勤苦练技精微。贡献青春我无悔,为国为民去增辉。”这是李贵在做通讯兵时每天都要喊的口号,也正是这响亮的口号和为国为民的情怀,支撑着李贵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战争岁月。伴随80岁李贵老人的回忆,我们走进了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
1941年,李贵出生于镇赉县沿江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到了上学的年纪也不能走进校门。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为保家卫国、报效祖国,年仅15岁的李贵积极响应号召,于1956年报名参军入伍,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67师炮团的一员。走进了部队,也就意味着走进了枪林弹雨。参军第三天,李贵就跟随大部队进入朝鲜,在朝鲜参加了一个月的新兵训练后,就进入阵地开始了战斗执勤。
那时通讯兵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要十分的隐蔽才能保证更好地完成通讯任务,不被敌人发现。“我们在朝鲜住的是潮湿的山洞,铺位下都是水,外出侦查走的大多是‘交通沟’。”老人回忆说。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坚持每天背电码,收发电报,边作战边学业务,做祖国的雷达和耳朵,为祖国提供宝贵的信息。由于表现优秀,李贵被授予上等兵军衔,在反季训练和冬季训练中,还先后被评为二级技术能手、一级技术能手。
在聊天时,老人给我们看了他手脚肿大变形的关节,他一直穿着厚厚的裤子,因为一旦吹着风,身上的关节就疼得不能动弹,走路都困难。老人虽然一身伤痛,却乐观豁达。他说,虽然当时战争条件艰苦,但我们保家卫国的初心从未改变,现在的生活已是当时想都不敢想的美好,我已经很知足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1959年,李贵退伍回到家乡,在镇赉县电信局工作。他扎扎实实无怨无悔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投入到了他全身心热爱的通信事业,将骨子里的军人本色展现在了日常工作中。
李贵用他朴实的行动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令人敬佩。老人说:“我把自己人生的这段经历讲给大家听,绝不是表明我有什么了不起,而是为了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它锤炼我们成熟、激励我们成长!它告诉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