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 飞
全国美术作品展,由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从1949年开始,每5年一届,被称为美术界的“奥运会”,是中国最具权威、规模最大的顶级美术作品展览。
2019年,白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占军的水彩作品《守望》,经过国内美术届顶尖专家近乎严苛的初评、复评,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据资料显示,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共有7000余件水彩·粉画作品参评,入选作品仅有350件,其中吉林省6件。王占军持画笔与强手争锋,最终能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其实早在1999年,王占军的水彩作品《原野》就曾荣获东北三省美展金奖,并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创作的水彩作品能两次入选全国美展,在白城,目前只有王占军一人,可以说,他的作品是货真价实的精金美玉。
然而成功的背后,是他近半生致力艺术理想的艰苦跋涉,是生活和生命的积累、沉淀、发酵。他的水彩画作,画风沉稳、豪放,水色润泽、彩韵灵动,是西方水彩风格与中国水墨写意的结合体。这样的艺术水准,容不得半点漂浮,来不得半点虚功。
王占军的画作《守望》,整个画面色彩凝炼、凛冽苍凉,画中牧民那坚定无邪的眼神,粗壮硬朗的身躯,磨得发亮带着污渍的蒙古长袍,被风吹得发红、写满了人生风霜与岁月沧桑的脸庞……鲜明的影像瞬间投射到人的脑海,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守望》没有斑斓夺目的色彩,没有激越宏大的场景,但笔触精微细腻,感情真挚饱满,画出了北方牧民一生的缩影。
牧民在守望什么?
王占军的挚友、白城师范学院教师张恒博这样解读:“牧民守望的是世世代代的勤劳与质朴、执着与坚毅、赤诚与果敢,守望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和草原上的蓝天白云,还有他们心中的愿景、梦想与期待……”
是啊,北方是什么地方?那是千里冰封的雪国,是铁马西风的边塞,这里的人们强悍、豪壮、慷慨、直率,这里的人们线条粗犷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他们从不服输,从不甘心做一个弱者……这也正是王占军笔下所要着力表现的北方气质与草原精神。
这样的气质与精神,贯穿了王占军的绘画生涯。
在王占军身上,你看不到艺术家的倜傥不羁、热烈张扬,他不善言辞,安静而又谦和,他少年时代即热爱绘画,成年后为生活奔波,几度更换工作,但绘画是他的初心,只要有一支画笔,他便能澄澈如水。王占军特别认同一句话:“当一个人越趋于功利的时候,功利也就远去。然而越本真、越自我绽放、越趋于单纯守候,一切的一切终将如期而至。”所以,他心无旁骛地画着家乡的山、水、村庄、乡亲,画初春萌发的小草,画农民丰收的快乐,画这里的壮阔苍茫,画情思中的风云变幻、气象万千……
王占军说,时间不会说谎,真正的好作品一定会赢得时间,如果自己做不到,就寄望于学生吧。于是,他将高洁的品性藏进了画里,将创作的体悟、技法倾囊以授,传给了学生。
在课堂上,他既严谨又耐心,指导学生不厌其烦,并示范作画过程,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短板,选择专业方向,使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常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雕刻不出来的好学生。”
对那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他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他说:“倘若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或掉队,那就是老师的失职。”
王占军曾画过一幅画,名字叫《雪域高原》。画作采用沉重而凝实的黯然色调,一组建筑遗世独立、孤悬天际,无惧乌云压顶、无惧雪辱霜欺,孤标清澈、沉静自信,远离是非纷争和世俗纠葛,将力量隐藏在内里,从不自以为是,也不顾影自怜,独自欣赏着世界,默默绽放着风华……
我以为,王占军画的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