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彤君 孟凡秋/文 张殿文/摄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以来都是群众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帮助这部分家庭走出贫困、提高困难群众的健康水平,过上富裕、文明、和谐的幸福生活,始终是精准医疗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
“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小康”。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洮北区东胜乡卫生院按照上级扶贫工作安排,组建了优秀的医疗服务团队深入乡村,为每位精准扶贫对象提供免费诊疗、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服务。他们组织10名医护人员、12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了5个医疗服务团队,克服人员少、任务重、服务范围大的实际困难,以切实的行动推进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贫困户的心坎上,被当地村民称为“洮儿河畔的天使”。
“一个贫困村民都不能落下”——内科医生张立良说
当好贫困村民的“守护神”、政策保障的“践行者”,东胜乡卫生院的白衣天使们始终奔走在洮儿河畔。
东胜乡西邻洮儿河,面积163.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总人口11043人,其中农业人口10800人。东胜乡卫生院的服务半径10公里,建档立卡及贫困人口834人,因病致贫人口554人。东胜乡卫生院创立近50年来,通过几代新老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初具规模。全乡9个村卫生室实现了标准化建设,每位村医都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3名村医已取得助理医师证书。
为确保健康扶贫入户随访一户不落,东胜乡卫生院对全乡4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分片包村负责制,开展每月一次上门随访、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绿色转诊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2018年至今,贫困人口签约率达100%,医生履约率达100%。
2019年8月5日,洮北区健康扶贫档案归档工作现场会在东胜乡召开。东胜乡卫生院健康扶贫的经验做法在会上得到推广,全区承担健康扶贫工作的相关单位到东胜乡卫生院进行观摩学习。
“浇树要浇根,健康扶贫才能真惠民”——院长刘冰说
东胜乡卫生院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健康扶贫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发挥自身优势,把医疗卫生服务落实到每一户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村民,有效地提升了贫困村民的幸福感。
2018年,洮北区卫健局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健康扶贫工作,组织建立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14支健康扶贫包保服务工作队,层层包保,责任到人、到户,局领导不定期对乡镇健康扶贫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有了卫健局健康扶贫包保工作队,乡里的健康扶贫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包保队员协助卫生院整理清点卫生室药品、健康扶贫档案内页归档、室内卫生清扫,并且和院里医生一样走村入户对贫困患者进行随访,健康体检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无限的工作当中去,为健康扶贫工作圆满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20年的随访中,一名患有脑梗塞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白城市区居住,医生张立良两次随访他都不在农村的家。“有这种潜在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突然发病危及生命。”为此,张立良同村医多次从村民处了解其情况,最后自费驱车50公里到市区为这名患者进行随访和用药指导服务。
无论是在健康扶贫工作的破冰期还是攻坚阶段,东胜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不忘把一腔热血抛洒在这片土地,每次走进贫困户家,遇到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他们都主动去做。第五医疗团队负责有利村和三好村的健康扶贫工作,帮扶的贫困户高泽礼一到入冬就说:“我们家窗户钉塑料布,都是常波医生来家帮着钉的。”
“体检出的是疾病,挽救的是生命”——检验科医生周春红说
寒风渐起,草木枯黄。在东胜乡三好村的村口村医田伟波顶风而行,熟络地走在村间小路上,此行他是为村里刚做完胆囊癌手术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大娘进行健康检查。
说起健康检查,家住新合村第三组的贫困患者刘乐群激动地说:“现在的政策真好,东胜乡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定时定点来给我看病,还免费进行体检。”享受到健康扶贫红利的乡亲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
东胜乡卫生院每年都为贫困人口开展健康扶贫常规体检,因各种原因,部分贫困人口没能参加体检的,由各村村医为贫困人口提供一般身体检查。
和平村的村医在给贫困户姜某体检时,发现她血压、血糖都特别高。随后东胜乡卫生院检验科医生周春红为其做检查,确诊她患有肾盂输尿管狭窄,幸好发现及时,避免了尿毒症的发生。姜某平时虽然多病,但也没觉得自己病情有多严重,体检时检查出病后,非常害怕,医生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经过心理疏导,她变得乐观坚强了。
2020年度,全乡贫困人口834人,卫生院及各村卫生室共为569名贫困人口做了健康体检,体检率达68%。为全部贫困户建立了健康档案,贫困人口建档率达100%。乡里贫困人口中高血压患者有282人、糖尿病患者有70人、结核病患者有8人、精神病患者有24人,全部予以规范管理。
为了向村民宣传健康扶贫的好政策,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乡卫生院制定了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向村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增强贫困村民幸福感,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医保科刘雪松说
过去,村民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村民中曾出现过有病不敢看、有病治不起的现象。自2018年洮北区深入贯彻实施健康扶贫政策以来,各乡镇卫生院应声而动,一改传统“先自付、再报销”的结算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他健康扶贫对象在诊疗或住院时,只需持“一卡(医疗卡)一证(身份证)”,核实信息,即可进入健康扶贫对象“绿色通道”,新的结算方式既不需要患者为报销东奔西跑,也解决了有病看不起的问题。
贫困户刘晓庆患有下肢静脉栓塞,在没有办理转院手续的情况下,自己到省级医院就诊住院,医药费用高达几万元,由于是异地就诊,回到本地报销的比例很低。吴晓亮医生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院里和洮北区卫健局,通过沟通协调,同意为刘晓庆以80%的比例报销,减轻了他家的经济负担。刘晓庆出院后,吴晓亮医生主动把他当成了“重点患者”,经常提供免费换药、上门打针的服务。
2018年至2020年,东胜乡卫生院为贫困人口报销2620余人次,总金额53652余元,累计报销费用42921.6元,贫困患者自负费用仅为10730.4元。
2018年年底,该院及村卫生室联合开展了摸底搜集资料工作,完成初筛并整理资料,2020年医保局公示申报批准名单,共462人通过审核,持有慢病手册,享受贫困户特殊慢性病患者申报门诊费用报销待遇。
东胜乡卫生院共有22名医护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女同志,院里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居住在白城市区,要坐班车上下班,早上为了赶班车,每天要提前1个小时出门,晚上如果加班,下班就要自费拼跑线车回家。扶贫工作开展3年来,该院工作人员非常敬业,几乎很少休假,晚上加班到12点成了常态,为此刘冰院长和几位有车的同志就成了运送工作人员的“司机”。
东胜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刘冰说:“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医院要努力建设长效机制,对因病致贫、返贫患者进行有效救助,让贫困村民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