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薄秀芳
小雪大雪又一年,眼看着2020年就要结束了。站在洮北区洮河镇那尼哈村高岗上,白城市洮儿河灌区建设管理局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刘立军眺望着眼前已收割完的田地,虽寒风扑面,但心里却是暖暖的。自2017年9月被选派到那尼哈村担任驻村扶贫干部以来,与村民们摸爬滚打了一千多个日夜,刘立军已全身心融入到这里,与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结下了深厚情意。
“刘书记是个好干部,自从到我们这儿驻村扶贫,想的、干的,都是帮我们脱贫的事。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政府为我们派来了这么好的干部,我们脱贫的信心更足了。”那尼哈村贫困户仲启印赞不绝口地说。
今年,仲启印家3公顷地玉米扣去成本净剩2万多元;9公顷水田收成也不错,去掉成本保守估算能剩7万多元。此外,庭院养殖的鸭、鹅,还可增收2000多元。仲启印打算等水稻卖了就买翻靶地和插秧的机器,有了种地的机器明年又能省好几万元的费用,这就是稳稳的增收。仲启印家4口人,仅有4亩口粮地,一双儿女上学,他患有糖尿病干不了重活儿。2017年,刘立军驻村扶贫后,一心帮着仲启印等村里的贫困户抓生产、找项目、发展庭院经济……刘立军的工作热情,让村民们感受到了脱贫的动力。
刘立军协调派出部门与那尼哈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村屯环境卫生清洁整治”“主题党日+扶贫政策大宣讲”“主题党日+庭院经济种植”“主题党日+助力贫困户秋收”等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精准扎实推进。
2019年,刘立军积极协助派出部门为洮河镇争取到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资金4535万元,项目建成后,改善洮河镇灌溉面积1.3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59万亩,节水500万立方米,增加粮食产能2736万公斤,极大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扶贫工作开展至今,那尼哈村的变化极大。村里修建了柏油路、水泥路,建自来水管道18000延长米,建成党群服务中心42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2个,安装路灯280盏,栽植树木2300棵,建设围墙15200米、安装大门273个、修建排水沟3300米,新建电商平台一间40平方米,图书室30平方米……扶贫分红产业有:鑫鹏达养殖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种植示范基地、村级光伏电站等。
刘立军一直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贫困户生病住院,他购买慰问品探望,并帮助购买药品;自掏腰包近7000元,帮助村部制作扫黑除恶宣传展板、“党群服务中心”标志牌及为村秧歌队购买扇子和头冠等用品。同时,积极主动帮助扶贫蔬菜大棚销售豆角、黄瓜、甜瓜等农产品价值5000余元。
一心扑在驻村扶贫工作上的刘立军,却亏欠着家人。2019年,母亲结肠癌手术住院、父亲精神障碍3次发病住院,他都未能回家照料而由妻子和弟弟无怨无悔地承担着。他常对人说:“我留给家人的只有愧疚和自责,但为了全村贫困户能够如期脱贫奔小康,我的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我要干出经得起实践、经得起历史、经得起人民检验的成绩来,这才是对亲人最好的回报。”
几年的驻村扶贫,刘立军已在不知不觉中将一腔深情融入到那尼哈村。他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严格遵守驻村工作要求,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派出部门及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出色完成了各项帮扶任务。那尼哈村先后荣获了“示范村”“标兵村”“先进村”称号,省市区各级领导对该村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2020年4月,那尼哈村扶贫工作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
真心付出,终结硕果。在2019年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工作中,刘立军被吉林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授予“脱贫攻坚嘉奖”。虽然成绩仅代表过去,但我们坚信,像刘立军这样有着情怀担当,对扶贫工作有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驻村扶贫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定会不负期待、不辱使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