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2021白城两会特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同心同德 接续奋斗
谱写新时代白城振兴发展新篇章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21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心同德 接续奋斗
谱写新时代白城振兴发展新篇章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十三五”白城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环境实现系统性改善。统筹治理水草林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连通河湖泡塘124个,治理草原228万亩、植树造林175万亩、修复湿地150万亩,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专题报道,白城实现从“风沙之城”到“鱼米之乡”的蜕变。

——脱贫攻坚夺取决定性胜利。创新实施“双带四增”产业扶贫、“三下沉两提高”医疗扶贫、“三帮扶一推动”驻村帮扶等工作模式,“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乡村环境由“脏乱差”步入“净绿美”。县(市、区)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实现区域整体脱贫,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

——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性步伐。粮食生产能力跃上百亿斤台阶,实现“九连增”;“三精准项目攻坚”卓有成效,引进梅花、牧原等一批大项目带动三产融合,新能源规模化、基地式开发领跑全省全国,农产品加工、能源两大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60%;全国唯一的杂粮及制品国家级专业检测中心竣工落成,物流电商、生态旅游稳步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改观。成功探索“海绵城市+老城改造”模式,实现“老城变新城、小区变花园”,荣获全国“优秀海绵城市”和“样板城市”。执行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等4部条例,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战略融入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全省“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中,白城被定位为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融入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谋划提出“白齐兴”生态经济跨省合作区战略构想,成功纳入《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改写了白城没有国家级“量身定制”发展战略覆盖的历史。

——营商环境得到创新性提升。实行领导包保企业项目,创新“一个电话解难题”,组建政务服务“零跑团”。“放管服”改革工作在全省绩效考评中位居前列。民营企业新增万余户、实现翻番。城市信用指数跃升到全国第24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软环境建设“标兵单位”,入选“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民生福祉有了普惠性增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年均3.4万人。社会保障提标扩面。40多万群众告别了棚户区和农村危房。“铁公机”立体交通构建成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迈入全省前列。

2020在大考中交上圆满答卷

(一)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在全省率先实行提级防控,组建疫情防控指挥部。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机制,创造性实施“撤卡不撤防”等举措,取得了零扩散、零死亡、零输出的重大成果。圆满完成援鄂、援吉和境外返吉人员安全转运工作。

(二)有效应对冲击挑战,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在全省率先推动复工复产,重点工业企业仅用24天就全部复工。新增“个转企”305户、“小升规”39户,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5户。谋划氢田、进京高铁等重大项目524个,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06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梅花二期、飞鹤乳品等58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国家光伏发电领跑奖励激励基地如期全容量并网发电。粮食总产量增加到101.87亿斤、上升到全省第三位,我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弱碱地稻米之乡”,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荣获优秀档次。预计全市GDP增长1.7%,位居全省中游;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0%以上,领跑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总产值分别增长12%和6%,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三)慎终如始精准施策,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胜。实施“巩固提升九大工程”和“查漏补缺”“百日冲刺”等专项行动。村级光伏电站累计收益5.1亿元,新培育庭院经济样板村100个。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扶贫产业保险应保尽保。贫困学生全部落实控辍保学措施。村卫生室全部开通医保报销业务。通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全省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现场会在镇赉召开。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实施 “三类村”建设,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市、区)摘帽核验满意度均超过98%,高质量通过国家和省脱贫攻坚评估考核。

(四)统筹抓好水草林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实施引察济向和洮儿河生态补水,断流多年的洮儿河、二龙涛河、蛟流河重现河畅岸绿,五间房水库、牛心套保再现水丰草美秀丽风光,向海核心区湿地面积由180平方公里恢复到300平方公里,域内水库泡塘蓄水12亿立方米,洮儿河冲积扇地下水位平均上涨1.66米。河湖连通配套工程全面开工,引嫩入白扩建列为全省“大水网”骨干工程,全省首个无偿使用联合国资金的水生态环保项目在大安实施。推进林草湿生态系统修复保护,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林草长制试点市。镇赉万宝山牧场被列入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有序推进,空气质量较上年又提高3个百分点。

(五)一以贯之精建细管,巩固提升城镇宜居品质。推进经开区西部收储区开发,医教大学城、体育城项目全面启动,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投运。出台市区雨水排放管理办法,落实文明行为促进、城市绿化两部条例。开展市容整治“百日会战”,创新市政设施“一体化”运维模式。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初审获全省第一名,国家卫生城、文明城测评赢得专家组高度赞誉。全市改造老旧小区244个,通榆老城改造成效初显,洮南通过省级卫生城复审,大安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安广新能源小镇、青山牧业小镇、福顺辣椒小镇成为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小镇,洮南万福村、通榆幸福村、镇赉立新村、大安南岗子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工程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00多个工作日缩减至81个。新增减税降费3.2亿元。市本级和镇赉入选国家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标准试点。大安成为全省县域唯一的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县,被纳入全省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白城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海关挂牌运营,结束了外贸企业“异地报关”的历史。

(七)紧扣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增强社会治理效能。“一个电话解难题”解决各类诉求5万件。新增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农村转移就业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长5%。松通、双洮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农科院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农民丰收节”吉林主会场活动在我市成功举行。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交巡合一”改革全面铺开,“一村一警”纵深推进。民兵调整改革检查验收名列全省第一,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八)落实全面从严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力抓好巡视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制度建设年”“警示教育年”活动。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启动府院联动机制,设立政府专家智库。强化审计监督,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7件、政协提案158件。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着力为基层减负增能。

2021加快推动“一城三区”建设

努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外部形势、疫情影响和我市实际,确定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完成。

着力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项目攻坚,着力扩大投资。强化项目谋划。谋划对外可招商、向上可争取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0个以上,工业项目超过50%。强化项目招商。狠抓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和环境招商,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招商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必保30个。强化项目服务。项目中心提级管理,加强项目统筹。抓好梅花三期、镇赉柠檬酸等项目建设,各县(市、区)、开发区(园区)必保投产超亿元制造业项目2个以上。强化项目承载能力建设。规划选址零碳工业示范园区,争取白城工业园区设立省级化工园区。开工洮北高载能高技术产业示范园、镇赉食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大安清洁能源省级化工产业园、洮南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支持通榆打造全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带动县域经济在全省争先进位。市直开发区(园区)要发挥表率,大干快上抓项目,力争市本级工业总量在全市占比达到50%。

(二)发展绿色农业,促进三产融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面积500万亩。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动燕麦、绿豆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好玉米、杂粮杂豆繁育基地。深化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广绿色生产模式。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机械化作业等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化肥农药保持“零增长”。启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筹建“白城燕麦”国家地标产业园,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350万亩。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巩固壮大玉米、水稻和特产品深加工。着力破解畜牧业融资难问题,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推进吉运、和合、牧原、飞鹤等龙头企业向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建设肉牛、肉羊、生猪、白鹅为主的牧业基地。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

(三)突出清洁能源,做大工业总量。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围绕打造国家级消纳基地、外送基地、制氢基地,新增清洁能源装机3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探索新能源轻度并网、储能应用等模式,加快构建绿色化工、绿色铸造、绿色冶金等产业生态。深化氢能产业战略联盟合作,开工建设“长白氢能走廊”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实施分布式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创建全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引领全省氢能交通建设,全力抢占未来氢能产业制高点。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深化与长春合作,借力吉浙对口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推动我市汽车发动机连杆生产基地、线束总成生产基地、汽车车身铰链生产基地建设。抓好企业技改扩能,鼓励企业与央企、上市公司合资合作。梯次培育民营经济。开展“助企服务年”活动,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滚动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个转企”400户以上。建立企业家培育机制,培育企业家精神。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强化招才引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聚焦氢能、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四)培育生态旅游,推动服务业提质。推动全域旅游。抓好“一线十五点”建设,深度融入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提升商贸物流。加快中农、新景地市场建设,引进商贸综合体,打造特色餐饮街、购物街。启动综合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区域性杂粮杂豆交易中心。促进消费升级。稳定传统消费、大宗消费,发展假日消费、夜间消费。做大做强节会品牌。建设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五)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上持续用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督和管理,促进“双带四增”提档升级。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在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上精准发力。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机构队伍总体稳定。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帮扶村,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不断加力。编制乡村空间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两年内实现全覆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快递进村”工程。在全面加强乡村治理上凝聚合力。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文明村镇和平安乡村。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六)优化中心城市,统筹城镇发展。深化城市更新。争创国家园林城,续创文明城,巩固卫生城创建成果。新改造33个老旧小区。统筹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谋划沿新开河建设百里生态绿色长廊,同步打造“一河两岸”、城市近郊乡村产业示范带。搭建西部新城框架,建设“水绕林围”的滨水城市。配合人大开展城市管理立法,推进城市运维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优化城市功能。推进大学城建设,筹建职业教育园区。新建体育馆、游泳馆、羽排中心、滑冰场项目。推进白城中心医院争创三甲、中医院异地新建,谋划中高端医养康项目,保障县乡村通往市区的公路畅通,力争上半年实现长白快铁提速。强化城镇建设。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发展安广、坦途等13个重点镇。

(七)加强生态建设,打造碳汇白城。增强生态碳汇能力。启动引嫩入白扩建、河湖连通达标工程,推进蛟流河治理。打好“三年再造百万林”收官战,实施“大美草原保护”“鹤乡湿地修复”工程,建设姜家甸全省规模最大羊草种子基地,谋划打造洮北东湖,完成造林17万亩,治理草原20万亩,修复湿地50万亩。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实施燃煤污染治理、“散乱污”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水污染防治、水体专项治理、水质提升工程,抓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农村污染治理攻坚,如期完成环保督察整改。配合人大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立法,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加快推进“两山”转化。启动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东北西部生态经济发展示范区,抓好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林草产业等示范项目,筹建吉林西部生态研究院、白城碳汇交易中心。

(八)倾力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持续扩大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求学圆梦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基本民生。发挥“一个电话解难题”作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完善医保市级统筹,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大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发放公租房保障家庭住房租赁补贴。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挖掘辽金文化元素,配合人大开展城四家子城址保护立法。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打造托幼示范基地。积极争取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采取公建民营等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对象服务保障。

(九)推广枫桥经验,提升治理水平。抓好疫情常态防控。严格落实属地、行业、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创新加强基层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化平安白城建设。

(十)强化自身建设,推动职能转变。彰显新风正气。规范工作运行。优化营商环境。

“十四五”行稳致远 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十四五”时期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主线,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生态经济先导区、乡村振兴创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一城三区”,加快建设经济行稳致远的现代白城、生态环境优良的美丽白城、社会和谐稳定的平安白城、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白城,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围绕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体系、绿色生态的现代产业体系、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系统完善的发展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进一步具化了“一城三区”的战略任务。

——构建区域中心城。对标中等城市标准,着力把白城建设成为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重要的中心城市。壮大城市经济。坚持产城融合,促进开发区(园区)转型升级。推动主导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提升市本级经济首位度。增强城市功能。抓好生态新区、西部收储区、东部棚改腾空区开发建设。推进“校城一体化”,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建设标准综合场馆,打造区域文体中心;提档升级市级医院,推动医疗、康养等多业态融合,打造区域医养中心;抓好红色资源和辽金文化保护开发,打造区域特色旅游中心;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区域科研中心;完善市域路网,提速城际交通,打造区域枢纽中心。提升城市风貌。深化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创建。打造城市水系,构建生态廊道,推进绿化、美化、亮化一体升级,彰显生态之美。打造“书香白城”“音乐白城”“文化白城”,提高文化软实力。精细城市管理。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加强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推进,产业集中度、环境优美度、社会文明度全面提升,承载力、辐射力、吸引力大幅增强,打造更加宜居宜业、舒适愉悦的幸福城市。

——构建生态经济先导区。用全产业链思维打造绿色产业体系,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聚力绿色农业。围绕“有机米、健康豆、生态鱼、精品肉”,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精产品、做响品牌,构筑农特产品与食品加工产业高地。聚力清洁能源。把就地转化消纳作为主攻方向,着力降低用电成本,推进百万吨级氢田、数据灾备中心、零碳工业示范园区等重点工程,打造北方氢谷、云谷、碳谷,创建全国氢能示范城市,建设国家级高载能高技术基地,探索清洁能源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聚力生态旅游。以构建吉林西部旅游大环线为契机,嵌入文化、康养、电商、民宿等元素,打好生态游、军事游等“金名片”。力争到2025年,走出一条具有白城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打造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及氢能、装备制造三大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培育旅游、物流等多个超十亿级产业,推动全市经济总量达到全省中游水平。

——构建乡村振兴创新区。发展乡村产业。挖掘增粮潜力。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强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加快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化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平安乡村。选树能人强人,培植后备力量。力争到2025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亿斤,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突破,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白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强化生态系统保护。科学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江河湖泽互济水网,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沙化土地和盐碱地治理,创设以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格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推行清洁生产,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力争到202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提升,筑牢更加稳固的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