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城文化发展概述(二)
用精品力作书写伟大实践
王征:从龟兹石窟到儒家礼乐
肝胆相照
与孟子有关的名字
武王伐纣后妲己赐弟弟?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1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城文化发展概述(二)

 

代之而起的是契丹、女真等民族。契丹族对渔猎文化特别钟情,为白城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辽中晚期,辽圣宗耶律隆绪为加强对松花江以东的女真族和洮儿河以北室韦族的防御和控制,在位于今天洮北区德顺乡的城四家子古城,设置了节度使级政权机构——长春州,行使对这一区域的管辖。长春州建制后,白城因为水肥草美、雁飞鱼跃,进入了辽代王公贵族的视野,逐渐成为当时极具盛名的渔猎之地。辽太平二年(1022年)正月,辽圣宗耶律隆绪率文武百官和辽国最精锐的部队鹰军,首次来到位于今天白城市境内的纳水(嫩江)、鱼儿泺(月亮泡)和长春州(城四家子古城)进行捺钵,并就此把今天的白城一带定为大辽国皇帝春季的捺钵之地。此后,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几位辽国皇帝,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年的春天都要到白城一带进行捺钵。在辽代,捺钵虽是渔猎,但长达几个月的捺钵期,国家的军政大事都要在长春州办理。长春州事实上成为辽中晚期皇帝行宫,这对白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考古发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城四家子古城今天遗址尚存,其建筑规模之大,在区域仅见;发现文物之多,在周边罕有。以城四家子古城为中心,100公里半径内,还发现三百余处辽代遗址以及大量文物,形成了一个非常集中、非常完整的考古断代,足以证明白城在当时的区域文化地位。考古中发现的碑文、典章、官印,对辽代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精美的玉器、银器,凸显了白城当时的繁荣。女真族从文化构成看,与契丹比较相似,以狩猎、农耕、畜牧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史载他们“善捕貂,食其肉,有五毂、牛、马、麻布,有马不乘,但以为财产,多猪,亦善弯弓骑射。”由于辽、金文化上的相似性,女真族灭辽建立金朝后,并没有对白城文化造成毁灭性打击,反而进一步促进了白城文化特别是渔猎文化类型的发展。女真族继续沿用了辽代长春州古城,改名为金泰州,并将内地的女真人相继迁居此地,对白城这一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金朝时的白城在辽代契丹人开发的基础上,白城文化特别是渔猎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白城境内有金代遗址三百余处,出土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充分证明了女真族深耕细耘、用心经营的历史。

其后崛起的是蒙古族,对白城的控制直至近代。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畔建立蒙古国。作为金的敌国,成吉思汗通过现在的白城地区,持续不断地对金用兵,直至金灭国。据史学家考证,白城的地名也来源于这一时期。相传当时成吉思汗兵分兵三路进攻金国,左路军由其二弟哈萨尔率领,进占了金泰州,即今天的城四家子古城。哈萨尔上万大军的营帐驻扎在这里,连起来就像是一座白色的城市。所以蒙古人口口相传,称这里为查干浩特,汉译为白色的城,这就是今天白城地名的由来。蒙古灭金后,白城成为成吉思汗四弟斡赤斤的封地。元朝时期,先后在城四家子古城设置了泰宁府、泰宁路,使城四家子古城在朝代更迭中,依然保持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白城仍是北元势力的重要活动区域,元辽阳行省丞相纳哈出曾率部在这里与明朝军队长期鏖战,留下了许多遗址遗物。 (白城市文联供稿)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