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本报今起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全面反映我市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实践和举措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论述,围绕打造全省一流城市目标,以常态长效管理为工作主基调,积极探索城管工作新路径,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环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向广大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立足“三个管理” 健全城管运行机制
实施网格化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合理划分辖区内网格,研究出台了《白城市城管执法人员网格化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操作模式,实现“城市驻街道、农村驻乡镇”的城管执法全覆盖。城管人员对接网格所在社区单位,明确职责任务,共同开展工作,积极向各类门店、工地等场所宣传城市管理相关规定。
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城市管理“百日会战”行动,以“五个集中整治”和“五个专项整治”为重要抓手,限期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累计解决城市“十乱”问题1.5万余处、教育纠正市民不文明行为5000余起。通过综合整治,一些长期影响市容市貌、城市文明的乱点乱象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常态化管理。坚持标准不降、压力不减,持续巩固城市管理成果。对市内重点区域、易反弹区域,采取“步巡和车巡”相结合方式,加大现场巡查力度,第一时间解决发现的问题。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通过共享“天网”视频监控,实现了对城市核心区、主要商业街区、 大型活动场所周边等重点地区的全天候监控,及时处置城市管理各类突发案件。
突出“四个加强” 提升城管服务水平
加强试点建设。发挥以点带面效应,在长庆中队、广场中队分管辖区设立4个便民服务驿站,备有充气筒、雨伞等便民物品,设置调解室、儿童活动室,提供失物招领、物品寄存等便利服务,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切实拉近了城管与群众的距离。
加强柔性执法。成立市民广场中队女子分队,以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爱心为群众提供温和服务,减少群众的对立情绪,得到群众好评。各执法队秉持说服劝导、惩罚为辅的工作理念,实行首犯不罚,严禁没收群众东西,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加强志愿服务。依托“全民志愿·公益白城”、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广大城管干部率先垂范,深入小区、广场、火车站等场所开展清理杂物、捡拾垃圾、清理小广告等志愿服务,累计出动队员2万余人次,清理城乡结合部积存垃圾1.74万吨,清理小区堆放物8100余处。
加强上门服务。落实“只跑一次”改革要求,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小区、进企业、进商家系列活动,面对面听取服务对象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停车难、清雪难、设置早餐摊点及修理摊位等实际问题211件,解决市民热线“3650000”反馈的城市管理问题1748件。
明确“五个规范” 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规范着装标准。规定城管执法人员工作时必须穿着统一制式服装和佩戴标志标识。制服要保持干净整洁,穿着得体大方,不得与便服混穿,不得混戴标志标识,不得佩戴、系挂无关的标志、饰品。通过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增强群众对城市管理者的认同感,树立城管队伍良好形象。
规范文明用语。制定文明用语规范标准,举行举止仪表内容培训。针对接待来访群众、开展现场执法等不同情境,培养执法人员保持态度诚恳、说话和气,严禁使用粗俗、歧视、训斥、侮辱以及威胁性语言,让群众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规范日常行为。严肃纪律要求,详细规定城管队员在工作、开会、使用公车时的行为规范,严禁嬉笑打闹、高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督促城管队员严于律己,做到列队整齐、规范用车。
规范执法行为。开展城管执法检查时须做到两人成行,三人成列,主动出示证件,积极向相对人宣传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和建设文明城市的意义,耐心听取群众申诉,引导群众配合管理,自觉纠正违规行为,利用执法记录仪全程记载信息,确保执法过程可回溯。
规范执法程序。工作人员坚持“721”工作理念,即70%的问题用服务来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来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来解决。具体执法中,严格按照立案、调查取证、行政处罚事先告知、行政处罚审批、送达、执行、结案、归档8个步骤履行职责,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