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风吹稻浪是乡愁
致敬女英雄
鹤舞高原
白衣天使 一首经久的赞歌
和张永禄《人生》
别闹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1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吹稻浪是乡愁
——评王怀宇的长篇小说《风吹稻浪》
 

□布日古德

一部优秀的描写中国当代乡村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家无论用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无论有怎样的乡愁情结,下面这两点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是要以贴近时代、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为宗旨;二是要站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大框架之内。王怀宇的长篇小说《风吹稻浪》(发表于《中国作家》2021年第2期)正是牢牢抓住这两个基本点,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讲述了发生在松嫩平原盐碱地上的乡村故事。作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乡村人物、或远或近的乡村景致、或大或小的乡村变化,是构成作品的主要元素。我们看到了,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有一群人在顽强地与贫穷、落后和愚昧对抗着,走进新时代的他们要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小说以农村改革开放新崛起为标志,塑造了新一代农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觉醒的生动群像。一个又一个曲折优美的故事、一根又一根链条式的矛盾线索,让《风吹稻浪》成为了一部讲好当代中国农村故事和乡愁情节的好书。在这部小说里,我们可以找到江春燕、郑大民、吕文龙等人物的奋斗意识、文化格局和执著梦想;可以找到吕文凤、李芒种、韩杏花等人物的远大抱负、苦苦追随和人生挫折;能找到郑经济、金卫国、王蔫巴等人的小农意识、狭隘心胸和短浅目光;还能找到牛大翠、陆小广、穆秀英等人物的狡黠势利、盲目自私和心无大志;更能找到刘福贵、吕老倔、胡五爷等人物的底线操守、本色基因和文化传承……

当然,《风吹稻浪》主要讲述的是以江春燕、郑大民、吕文龙等青年人在白鹤村赤手空拳创业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气质不凡、个性彰显、形象迥异的白鹤村小人物。这一批小人物通过乡村剪纸、农民绘画、运用新型科学技术改造盐碱地水稻附加值的种养殖业培育培植,以及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的精心合作,夯实了农民创业致富的根基。小说讲述的故事就是我们身边人的故事,人物很普通、民风很朴实、形象很典型,是一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好作品,也是集中反映我国乡村精准扶贫的好教材。

从人物的语言上看,小说《风吹稻浪》里面人物的特性具备了盐碱地的地域性,地域性的风俗、风土人情符合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身份。这些人物没有高、大、上,也没有战天斗地式的英雄气概。小说里这些最为朴实的乡村小人物、一堆“毛孩子”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以“蝲蝲蛄”嗑“酱杆”那样牛气冲天的气势,硬是以不可想象的智慧拱开了这一片酸甜苦辣的盐碱地,在这一片盐碱地上,白鹤村终于见到了美美的风吹稻浪。

土地是植物的根基,土地是人民的命根子。若想要根基上长出来的青纱帐有水分、有营养、有亮度、有色彩、有光泽、有结果、有收获,就要有领头羊带领村民砸碎羁绊几代人没有砸碎的枷锁,这就是小说的核心。也是小说追求人性、注重挖掘乡村真善美的本源。表现这些鲜活的形象,一是需要故事,二是需要语言。故事需要人物,人物需要语言。这一点上,作家恰恰很完美地把语言当做第一要素,使得小说中一个个人物符合语言性格,语言符合小说围绕的乡村大境界、小环境。像第二章开头里的语言对话——

郑经济叨咕着:“那不咋地,可这不是我的羊,这可是老金家的羊啊,给撂半道上可不中啊!那不咋地……”

雨很快就过去了,太阳又从云缝中钻了出来。东边天际上挂上了一道彩虹,江春燕从小就管它叫“大杠”。那“大杠”好看是好看,但什么用也没有。有时候它预示着云开雾散,雨过天晴;有时候它也不预示着什么,东边出“大杠”,西边的雨照下不误。

天可真热啊,整个大地就像一个烤箱。热浪滚滚,扑面而来。金卫国眯缝着眼睛说:“你可真敢用词啊,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还文学创作,糊弄谁呢?人家真正的大作家那才叫文学创作,就你这小草民一个,说你瞎编都是抬举你了。要是让我说句不中听的,你那就是个狗戴嚼子——胡勒呢!”

“你可真实惠啊,我是说着玩呢。我说,就你这死榆木脑袋,还写诗搞什么文学创作呢?你可别逗我们乡下人乐了,赶紧撒手,快滚犊子吧……”这些语言的地域性表现,为小说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提高个性化塑造,注入了极具东北特色的乡俗、乡情。

长篇小说《风吹稻浪》通过主人公江春燕、郑大民、吕文龙带领一些有抱负、有理想、有志向的青年人回乡创业,改变了白鹤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首先是思想上的觉醒与变化。江春燕、郑大民、吕文龙乃至村委会主任金卫国、韩杏花等人已经找到了白鹤村祖祖辈辈贫穷落后的根源。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可致富的项目,他们集中精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种养殖业、旅游文化。他们把远近闻名的农民画,特色剪纸的文化立乡、立村前景看好的项目一并纳入到议事日程。也正是有了李芒种、吕文凤、胡五爷等等这样一批人的齐心合力,白鹤村才成为远近有名的脱贫致富的焦点。

也正是有了他们思想意识的觉醒,才有了江春燕与郑大民的一段哲理式的对话。

江春燕说:“大民,不要灰心,素质差的人哪里都有。实质上还是因为贫穷啊,不仅是腰包里穷,脑子里也穷。”

“贫穷,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是一道难过的坎。我常想,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惩罚犯错误的人,而是怎么能做些改变,扭转他们见利忘义的心性。”杏花说:“拿啥也不能拿这不干净的钱!”

江春燕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最后怎么办还是听大家的。”

吕文龙说:“这梦还必须得做,还得和你一起做呢!”这些双关语句哲理式的对话,寓意深刻,在小说中随处可见。

从小说的艺术表现上看,成功的秘诀就是作家紧跟时代、积极深入生活,作家一次次远赴吉林、黑龙江两省,积极深入白城、松原等松嫩平原上的乡镇村屯、农牧场,与农民吃住在一起,在那里汲取和挖掘出农村最具时代的小说素材。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就是小说各个章节链条紧凑,有生活,故事真实可信,有情节,人物围绕着矛盾,矛盾缠绕着人物,牵牛花那样昂扬向上,步步登高,小说不可或缺地站在了精准扶贫、贴近乡村、贴近时代的高度上。作家通过一些故事细节描写、矛盾冲突,把《风吹稻浪》与在白鹤村的土地革命、精准扶贫形象逼真地刻画出来。

一是作家运用写实手法,提升了江春燕为了母亲、父亲的家庭生活上对自己命运的“折磨”的可信度。刘福贵小声嘀咕:“唉,麻烦麻烦,就能看到眼前那么远。人能不能有出息,还得看这眼界。走出去你就是个金龙玉凤,走不出去你就是个小虫家雀!”刘福贵还用更小的声音说:“这也就是个燕子,永远都成不了凤凰……”然后,用力推了一下刘二岗,才大声催促道:“快走吧,快走快走,别总是婆婆妈妈、拖泥带水的。”走出几步后,刘福贵又在刘二岗耳边含沙射影地说:“你这不是考上重点大学了吗?以后真就得像那条腾云驾雾的大龙一样了,龙翔九天,飞得越高越好。要飞呀,咱就得好好飞,可不能束手束脚地飞。你看哪条龙脖子上拴坠子?从来没见过。拴着坠子飞,那可就飞不起来喽。”江春燕:“上大学那条路不通,咱就拐个弯吧。我就想做个本分农民,闲暇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你说不是挺好的吗?”二是小说的语言炼句精当,没有叙述性的废话。三是人物出场的环境衬托得体,农村人说农村话,符合生活的真实性。像李芒种关于还文化馆赵馆长及其他哥们钱的诚信,江春燕“白鹤粳米合作社”的诚信。郑大民养殖绿色麻鸭的诚信,吕文龙农民画的诚信等等,无一不是在集中笔墨,用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来证明农民的质朴和纯善。小说中江春燕、吕老倔、杏花、金卫国等人的形象塑造,无论是语言,还是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以至于矛盾冲突达到高潮,作家都是精心打磨、信手拈来。

从小说的主题思想上看,作家在目前火热的乡村生活中,看到了农民科技意识的觉醒,文化立乡的文化科技自信。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小说《风吹稻浪》,一是贴近农村改革开放,作家用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诠释了改革开放后一轮、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民集体力量、走合作化道路的觉醒。农村土地上种养殖业与乡村文化、科学技术的互助互为。二是集乡村文化、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精准项目致富脱贫成功,进一步诠释了农民急于渴望生产力的解放,渴望科学技术走进新农村。三是小说围绕着这块贫瘠土地上人物的生老病死,如何摆脱几千年来的愚昧、落后,把人物内心世界、民俗、民风修为,自私自利、善良与关爱、乡情民俗等等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的主题意识也就是作家创作的基本点落在了人性与灵魂的层面上,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爱,土地对农民的回馈,农民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温暖。四是作家的亲力亲为,实实在在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文艺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作家王怀宇多年来一直以乡愁题材为创作之本,坚持在从乡愁中来,到乡愁中去,创作出了一批数量惊人、质量上乘、深受读者欢迎的好作品。《风吹稻浪》就是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上的一部长篇巨著。

长篇小说《风吹稻浪》恰恰就在精准扶贫进入攻坚决战的收官之年隆重推出,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风吹稻浪是乡愁,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贫困家乡到底是如何腾飞与崛起的?我们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可以找到真实可信而又满含热泪的答案。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