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文化事件(二)
昆曲艺术,在传承中创新
薏苡明珠
铜镜文化的魅力
海棠岁岁占春风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1年3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汉代鲜卑金马牌饰
文化事件(二)

西汉鲜卑金马牌饰
春捺钵活动图
捺钵图
 

1986年6月,白城市文管所在通榆县的新华乡桑树村后桑屯征集到了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物——金马牌饰。

金马牌饰,牌饰系范畴,正面凸出,背面凹进,长5.2厘米,高2.7厘米,重14.3克。马呈俯卧状,头垂尾翘,双膝盘曲,两足相交,造型精美别致,栩栩如生,熠熠发光。经检验含金量90%以上。其不仅充分展示了古代精湛的工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更是对当时鲜卑族“其富以马,其强以兵”族谚的最好印证。据有关专家初步鉴定,这件金马牌饰似为汉代鲜卑贵族遗物,系稀世珍宝。金马牌饰的出土对于研究鲜卑族在这个地区的历史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辽皇帝的春捺钵与长春州行宫的设立

捺钵制度既是辽王朝与众不同的一项特殊的治国理政方式,也是辽王朝与众不同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习俗。捺钵为契丹语,意思为皇帝的行宫。

由于契丹人所生活的北方节令温差较大,因此他们祖祖辈辈都过着依水而渔猎、因时而迁徙的游牧生活。按契丹人的祖制,每个季节的重大畋猎活动都要有一个隆重的发端,而这个发端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首领率领的春、夏、秋、冬的四季“捺钵”。契丹人自公元907年建国以后,就将“捺钵”作为一项重大政治制度固定下来。

众所周知,古今中外的封建王朝中央集权所在地,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而辽王朝则不然,整个中央权力机关并不常年居于首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所辖林东镇的南波罗古城),而是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与猎物的生活习性,仍然像其祖先一样,进行着名为“春水”“夏凉”“秋山”“坐冬”的捺钵活动四时迁徙,只是在每季捺钵的间歇时间回跸上京。

辽圣宗耶律隆续登基后,凭着其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政治能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辽帝国很快又带入了一个强盛发展的辉煌时期。辽太平二年(公元1022年),耶律隆续出于北拒室韦(辽当时称之为达旦人或阻卜人)、东控女真的战略考虑,重新调整了四时捺钵的行在:春捺钵行在定为长春州(今白城市洮北区所辖的德顺蒙古族乡城四家子古城),诏改其名为长春州;夏捺钵行在定为永安山与拽剌山;秋捺钵行在定为庆州伏虎林(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所辖索博力嘎苏木);冬捺钵行在定为位于潢河与土拉河之间的广平淀。

长春州政权机构设立后,使白城周边有了节度使级政权建置。

辽朝中后期春捺钵地点一般都在鱼儿泺(今月亮泡)、长春河(今洮儿河)一带。这一带地势低洼,水泊较多,其中鸭子河泺(今洮儿河流经城四家子古城一段)则更为皇帝中意,是春捺钵活动的重要场所。

“凿冰钩鱼”是春捺钵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3月初开始,皇帝行营甫至,即立帐于冰上,钩出的第一条大鱼谓之“头鱼”,钩者得大奖,举行盛大的“头鱼宴”。

“捕鹅打雁”是另一重要活动。待冰解,鹅雁来,乃纵鹰鹘捕鹅雁。据《辽史·营卫志》载:“皇帝得头鹅,荐朝,群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酢。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

这就是“头鹅宴”了。

“头鱼宴”和“头鹅宴”过后,皇帝即驻跸于长春州,或与群臣共商国是,或接待外来使节,或处理日常朝政事务,或与臣下骑射畋猎,或举行歌舞表演等大型文娱活动,直至“春尽乃归”。

自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至天祚保大二年(1122年)历经139年的时间里,从史料中能查到记载的,辽皇帝于春捺钵中多次在长春州驻跸,其中至混同江29次、鱼儿泺23次、鸭子河泺14次、长春河6次、长春州13次,由此足见当时的长春州在辽历史上的政治地位的重要性。当年辽王朝的帝王春捺钵盛典,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可以说丝毫不亚于当今时代各国领导人的阅兵大典。

(白城市文联供稿)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