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芙/文 刘冠男/摄
亮闪闪的军功章、略显陈旧的军功证明书、英姿飒爽的军装照……因为一段特殊的历史,九旬老兵宋登岭一直珍藏着这些纪念品。近日,记者来到了他的家中,当提起战争时期的经历时,他思路清晰、记忆深刻,为记者慢慢讲述着战火纷飞的年代下,为国为民冲锋陷阵的热血故事。
宋登岭1931年出生于山东省阳谷县。1945年,14岁的他瞒着父母参加了八路军,在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卫生处作护理员,先后参加过解放河南省延津、封丘、滑县、汤阴四个县的战斗。
1945年10月短暂休整后,他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邯郸战役。战役结束后,他被分到“杨苏纵队”第一旅,也就是开国上将杨德志任司令员、苏振华上将任政委的“杨苏纵队”。1946年10月在冀察热辽军区第20军分区骑兵团任卫生员。宋登岭回忆“那个地方牛粪多,我和战友们就在地上铺上厚厚的牛粪,三人一组背靠背坐着睡觉,手腕儿上还要绑着马缰绳准备随时出发,就这样坚持了很长时间。只要部队一打仗,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这边刚到村子,锅都架好了,米也下锅了,那边国民党军队就来了。有时候急行军,几天几夜脚步都不能停。”
1947年秋,该骑兵团改为朱德骑兵旅,他所在的团为第三团,依然做卫生员工作。1948年春夏之交,朱德骑兵旅改为第四野战军骑兵师第三团,全团奉命入关参加北平外围战。入关后,他所在的骑兵师协助友邻部队解放了牛栏山镇、顺义、通县、丰润县、玉田县。1949年4月,第四野战军骑兵师南下至河南省民权县参加土改,他奉命组成一个土改小分队,参加了土改。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第四野战军骑兵师奉命返回东北,驻扎北县参加农业生产。1951年6月,他所在的部队入朝作战。40天后,接到上级命令他们返回沟帮子,重新扩兵,组成陆军步兵166师,宋登岭在498团依然做卫生员工作。
宋登岭从14岁参军,到而立之年卸甲,在部队工作近18年,荣立三等功5次。1963年3月,由国防科委第20试验基地转业到当时的洮安县。
现已91岁高龄的宋登岭虽已过耋耄之年,但精神抖擞,思维清晰。作为一名有着7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退休后,宋登岭依然保持党员本色、军人作风,经常应邀到洮南市多所学校给学生们讲党的故事,每逢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他都会亲手编辑绘制墙报送给学校和社区,以尽一名老共产党员的绵薄之力。
在宋登岭老人看来,军旅生涯塑造了他的一生,这也是他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他告诉记者,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年轻人应该学习党的光荣传统,不要忘记当年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