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芙/文 刘冠男/摄
在大安市联合乡安北村一座小院儿里,记者见到了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李万才,老人虽然有点耳背,但是双眼炯炯有神,声音洪亮有力。
1934年1月,李万才出生在黑龙江省安达县一个村屯。3岁时,随父母迁到现大安市联合乡安北村蔡景芳屯,并在此落户。8岁起,李万才就放猪、放羊、种地,饱受了贫苦生活的磨难。1951年10月,李万才在大赉县(现为吉林省大安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3703部队,成为一名公安兵,当年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说起那场打出了中国人尊严的战争,他至今记忆犹新。
李万才所在的连队主要负责押运军需物资,确保武器弹药给养及时送到前线。李万才回忆,他们把从丹东接收到的物资装在卡车上,然后进行严格的伪装,每辆卡车都由两名士兵押车,驾驶室里一名,车厢里一名。为了安全起见,每次都是白天休息,晚上驾车。他说:“押运物资的任务十分危险,随时都有被美国飞机轰炸的可能。押运到目的地后,再跟军车返回。”
每次押运,李万才都集中精力观察路况,警惕敌人的袭击,确保押运任务顺利完成。李万才回忆:“执行任务时,压根没想到能活着回来,美军的飞机到处扔炸弹,经常有志愿军战士被炸死炸伤。”
1954年回国后,李万才随部队先后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五大连池、齐齐哈尔兵工厂等地驻防。由于李万才思想进步,积极上进,听从组织分配,1956年9月27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复原后,李万才回到大安市联合乡安北村蔡景芳屯,担任大队管理员兼会计10年之久,后为普通社员。
作为一名亲历过旧社会黑暗和战争洗礼的老战士,能活下来并看到国家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万才时常感叹没有虚度此生。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祝福党更强大、国家更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