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文化景址(五)
藏在竹简和缣帛中的秘密
“大栅栏”的“栅”应该怎么读?
古蜀人的艺术创造力
第二章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1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景址(五)

 

阿斯冷昭遗址

遗址位于洮南市二龙乡兴义村屯后。阿斯冷昭,蒙语意为石狮岗子,当地人称“石猴地”。据当地人介绍,在屯北原有两个石猴,东西并立,相距150米。经实地考察,所谓“石猴”,实为石狮,现在仅存无首的一个,被遗弃在兴义村三社场院内。石狮为红色粗砂岩雕刻,前腿支撑,后腿蹲坐,造型粗犷雄浑,线条生动简练,残高85厘米。屯名阿斯冷昭即据此得名。

遗址南距阿斯冷昭屯约50米,西临洮南至二龙乡的公路,北边是洮儿河故道,再北即是仁义屯的“河夹信子”辽金遗址,两遗址互相毗连,相距不足1.5千米。

阿斯冷昭遗址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漫岗上,地势高而平坦,遗址面积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西端有三处相距分别为50米和70米的较大堆积,呈三角形分布。地表砖瓦、勾滴、础石等物都有暴露,应是一组建筑。东端是骨灰罐群葬区。过去这一带多次发现骨灰罐和散乱人骨,至今地表仍可见到许多排列有序、直径约1米的圆形凹坑。遗址的东西和北面,各有一道土棱,大多倾圮已甚,似系城垣,围墙已不易辨识,东段残长150米,至屯边而终,北段残长200米,向东已无存。

整个遗址地上地下遗物十分丰富。新中国成立前,在遗址北侧接近古河道的边缘地带,曾出土过一批窑藏瓷器,数量非常多,竟以之租赁,供邻里红白喜事办宴之用,现已散失。1952年,在遗址东南部耕地里(现为居民区), 曾发现过三个缸胎带釉的大瓮,釉色有黑色和茶绿色两种。器形皆为大口、圆唇、鼓腹、小底,靠近底部的壁上有一孔。较大的一个,黑釉无饰,口径56厘米、腹径72厘米、底径28厘米、通高74厘米。出土时,内装铜方壶3件,各种瓷器10余件,多为盘、碗、壶之类,皆施釉绘彩,据说色彩有白、黄、绿等色,可能是“辽三彩”器。

白城永平金代遗址

永平遗址,吉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城市洮北区平安镇永平村东南约300米,北距平安镇1.5千米,南至三甲村1千米,面积约13600平方米。遗址西高东低,现已辟为耕地。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至2010年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通过发掘确认,这是一处单纯的金代遗址,存在早晚两期遗存。早期遗存以大型台基式建筑为主,清理出4座此类遗迹。此外,清理出1座地面式居住址。台基均选择地势较高地段,经平整地表形成台基轮廓。台基之间存在砖铺地面迹象,铺砖范围东西32米、南北36米,其中多数区域的铺砖因踩踏已经破碎,保存较好区域见有手印纹砖。其中三号台基迹象保存相对较好,平面略成长方形,方向为南偏东5度,长23米、宽22.5米、残高0.3米。台基四缘饰以包砖,并经粉刷白灰处理。晚期遗存以普通居民建筑为主,该类遗迹普遍存在取暖设施火炕,共清理出11座。遗址出土遗物种类丰富,有陶瓷器、铁器、铜器、玉石器、骨器等,可分为日常生活用器和建筑构件两大类,其中建筑构件多属早期大型台基建筑用器,日常生活用器多出土于晚期房址。另见汉、五代、唐、宋时期铜钱,年代最早的是汉“五铢”,最晚的是北宋的“政和通宝”。

永平遗址是一处存在高等级建筑的金代遗存,其早期台基建筑呈现出一定的规划理念,主体建筑所使用的鸱吻、神鸟、兽面瓦当等装饰类构件造型优美,特色鲜明,是东北地区金代遗存的首次集中出土,在很大程度上为研究金代高等级建筑补充了一批全新的资料。无论从早期台基建筑的规模、装饰风格还是晚期民居的形制上来看,均属东北地区金代遗存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对研究金代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具有重要价值。

(白城市文联供稿)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