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是一座承载着红色记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中国红色的历史上,四战四平给英雄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平视察时曾说,四战四平只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要让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牢记红色历史 赓续革命精神
硝烟滚滚的塔子山、鲜血浸染的天桥、巍然耸立的烈士纪念碑,赋予了四平刚毅的品格、伟岸的身躯和俊朗的英姿,每一封电文稿、每一块马蹄石、每一件文物都见证了血与火的洗礼,每一枪、每一炮都在英雄大地留下深深的印痕。
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连接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又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集散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四平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从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先后展开了四平解放战、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四平收复战四次浴血鏖战。最终,东北民主联军以牺牲2万人的代价取得了四平战役的最后胜利。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想象战役之惨烈,但是一名老战士讲述的过往,把我们带回到了从前。他说,挖好的战壕都差不多有一人高,但他们撤出战壕时,战壕只到这儿了,老战士用手比划着腰的位置,因为下面全都是尸体……从塔子山头到三道林子战斗遗址,从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梨树指挥部到沉睡着10083名无名烈士的四平烈士陵园,无不写满气壮山河的红色记忆,四平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城”。
幸福来之不易,昔日的战火和硝烟早已散去,但是英雄广场、英雄大路、仁兴小学这些名字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曾发生过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战役,还有那些英勇、悲壮的故事和永不磨灭的革命精神。
挖掘红色资源 讲好四平故事
红色资源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发挥其激励人、鼓舞人、启迪人和警示人的作用,对于加强共产党员党性党风教育,坚定广大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平红色资源是一座精神富矿,随着史实挖掘整理工作的推进深入,矿藏愈显丰富,开发设计了以“传承英雄史,再铸英雄魂”为主题的红色党性教育项目,总传提炼“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植根人民、一往无前”的“四战四平”精神。
红色党性教育项目以“专题教学、访谈式教学、影像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六位一体的党性教育模式,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振奋革命精神、筑牢党性之基。启动以来,举办红色党性教育培训班400余期,培训各类学员3万余人,成为省内各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辐射范围涵盖广东、甘肃、新疆、北京、山东、辽宁等全国多个省市,而且域外班次数量和人数呈逐步提升趋势,已占70%以上,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中一段十分重要的战事,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烈士们用鲜血铸就了革命的成功。我们应该学好这段历史,在学习中汲取力量,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播者,把红色精神代代传承!”“体验式教学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励我们立足岗位努力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参加党性教育培训后,学员们反响强烈,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四战四平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振奋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四平振兴发展作出贡献。
几年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组部信息、新长征等十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对党性教育项目进行了专访和报道,成为吉林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和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阵地,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对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规矩意识、担当意识,加强作风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宣传四平的一张红色名片。
传承红色基因 书写时代华章
红色土地,留下了光荣传统;红色资源,留下了宝贵财富;红色基因,赋予担当作为、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时光荏苒,这片红色的热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四平市一代代共产党人把红色基因转化成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力量,从红色基因中追寻初心、坚守初心,从红色基因传承中汲取砥砺前行、勇担使命的强大精神力量,书写下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辉煌篇章。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四平聚焦农业率先,打好黑土地保护利用组合拳,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为全国黑土地保护提供“四平方案”;着力做好黑土地保护、产业振兴、农村改革、绿色生态“四篇文章”,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四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0亿斤阶段性水平,实现了“十七连丰”;今年粮食播种面积880万亩,比去年新增10万亩,保障正常年景下全市粮食产量达到92亿斤以上,争取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更多四平粮。
全面对接吉林省“一主、六双”产业布局,加快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步伐,全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春季,一大批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在四平大地破土动工,创造了四平历史上春季开工项目数量最多、投资最大、质量最高、效果最好的佳绩。
今天,干部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的质朴诉说,勾勒出一幅英雄城生机勃勃的幸福画卷——
党委政府真心为民办实事,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来个颜值大变身:停车位规划有序,休闲亭绿植环绕,楼道明亮宽敞……全市103个老旧小区“改”出满满幸福感;
房子没产权,交易难、继承难、融资难,现在终于拿到“大红本”,比过年吃饺子都高兴。政府下决心破解“无籍房”难题,惠及人民群众11.9万户;
5年时间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翻身仗:1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1297户41044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年均收入由2015年的2400元/人提高到9100元/人。
一组组闪金亮银的数据,是四平百姓圆梦小康路上的最佳注脚。“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奏响新时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最强音。
唱响红色品牌 激励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平提出了“一定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好、利用好、作用发挥好”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为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效,四平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和红色文化软实力建设,将“打造全国红色地标性城市”纳入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法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四平市组织专家、学者总结提炼四战四平精神进行多次研讨,并广泛征求了各界意见,最终确定了“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植根人民、一往无前”的四战四平精神。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开展了四战四平精神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表示将大力弘扬四战四平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以一往无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服艰难险阻,奋力拼搏进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平的征程上贡献力量。
4月25日,四平干部学院揭牌仪式在四平市委党校举行,标志着四平市挖掘利用本土特色资源和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成立四平干部学院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弘扬四战四平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红色担当,将先烈先辈为之奋斗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奋力推进新时代“美丽四平、幸福家园”建设,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平干部学院将牢牢把握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关键,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坚持红色立院、特色兴院、从严治院,为党立言、为先烈树碑、为干部补钙、为党员铸魂,将学院打造成为推动四平红色文化持续发展的新平台,把四平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打造成一张更加响亮的名片。”四平干部学院负责人表示。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在当年东北民主联军浴血奋战的松辽沃土,相对于有形的墓碑,四平人民心中还有一座无形的信仰丰碑,更加高大,更加巍峨!围绕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四平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四战四平精神的引领下,以更加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记者手记
四平,是一片革命烽火洗礼的红色热土、英雄之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四战四平,近2万名将士壮烈牺牲,为辽沈战役胜利创造了必要条件,为解放战争积累了宝贵的城市攻坚战作战经验,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上书写了壮丽史诗,锻炼了“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植根人民、一往无前”的“四战四平”精神,现已深深地融入了四平人民的血脉。
追寻红色足迹,担当时代使命。四平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力弘扬传承四战四平精神,有序推进四平干部学院建设,全力打造全国红色地标城市。追昔抚今,东北民主联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四战四平精神根植英雄大地,成为激励210万四平人民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四平感恩奋进拼搏实干,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具品质,让四平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