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红色收藏” 赤子情怀
图片新闻
弘扬英模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警车开道上演“生死时速”
热衷红色旅游,新青年坚定且自信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1年6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收藏” 赤子情怀

□张 程/文 张殿文/摄
周长宇和他的“红色藏品”。
周长宇兴致勃勃地向慕名前来参观者介绍自己的“红色藏品”。
 

近几年来,随着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红色文化的复兴,“红色收藏”也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追逐的热点。“红色藏品”是几代人的记忆,具有非常高的情感意义和重要的历史价值。白城市退休职工、老共产党员周长宇倾毕生心血,倾情致力于“红色收藏”,源于对党史的崇敬、对“红色收藏”事业的热爱、对党员身份的珍视。

“红色藏品”传递的都是正能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周长宇是众多“红色收藏”爱好者中的佼佼者。

这条路,他执着追求倾情无悔

走进周长宇的家,浓浓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他家110平方米的住房几乎被“红色藏品”所占据。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每一件藏品都蓄存着历史的温度,每一件藏品都流淌着红色的基因,每一件藏品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藏品中,有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些重要大事件的报纸、刊物,也有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党章》和文献等,“红色藏品”千余件,其中党的七大、八大《党章》非常珍贵,具有非常的历史意义。

1951年,周长宇出生在白城市。他经常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早出生两年,就会和祖国一起过生日,那该多好啊。”因为是听着、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长大的,所以周长宇从小就深受“红色文化”熏陶。1970年,周长宇走上工作岗位,并于197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这个时候,周长宇与“红色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有着47年党龄的周长宇,对党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对党没有三心二意。”

为了让后人铭记这段红色革命史,周长宇坚定地走上了一条艰难而又执着的“红色收藏”之路。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无数革命先烈在战火硝烟中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拥有幸福生活的我们怎能忘记这段历史?”

缅怀追忆,寄托哀思。这些红色记忆留存下来的“红色藏品”,无疑是珍贵的,周长宇的这些“红色藏品”见证了我们党、我们国家历经世界风云变幻,为完成百年梦想代代接力的伟大壮举,也见证了走向复兴之路的豪迈气魄。为了完成“红色收藏”、为了传扬红色精神、为了传递爱国情怀,周长宇坚守了大半生。他说:“我收藏的这些与党史有关的报刊、书籍、物件,不为名也不为利这些各式各样的‘红色藏品’,虽然只是历史碎片,很多时段我无法将其连接在一起,但尽管是碎片,我也能从中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熠熠生辉之处。为了把这种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记住每一时期的发展与壮大,感受红色精神对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影响。告诉后代要不忘初心,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是教育下一代的经典历史资料,也是我收藏红色文物最大的驱动力。”

这条路,他倾尽全部在所不惜

收藏之路是漫长的,一路走来虽然也遇到一些阻力,但与收获相比,周长宇觉得不算什么,收藏过程中的困难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收藏,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一定的经济作支撑,很多藏品在生活中可遇而不可求,为了把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坚持下去,周长宇顶住了很多的诱惑,对于出高价购买他的“红色藏品”者,他永远说不。但他却能义务领对党史有兴趣的朋友和市民前来参观。为了省下钱搞“红色收藏”,这些年来,周长宇不抽烟、不玩牌,就连喝酒都尽力控制。老伴有时劝他留点“过河钱”,可周长宇却一笑了之,用实际行动去赢得老伴的理解和支持。

很多人搞收藏是为了赚钱,而周长宇热爱“红色收藏”,却是为了那份割舍不下的“红色情怀”。最难的时候,有人劝他出售一些“红色藏品”缓解经济压力,但被他拒绝了。

几十年来,周长宇跑遍了白城市周边所有的古旧书店、旧书摊、旧物市场。出去旅游和远行,别人是游山玩水,他是哪里有卖书的,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收藏“红色藏品”的机会,每到一个城市,无论是东西南北还是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追寻红色印迹的脚印。

每一件“红色藏品”都有历史记忆,这正是周长宇所珍视的。2011年的春天,周长宇到北京探亲。他闲来无事到潘家园寻宝,走到一处门店,看到一张建党30周年的《中国青年报》,被上面那一排排时任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的照片所吸引,该报要价较高,受经济条件限制,周长宇只能望而却步。但他又对这份报纸十分喜爱,于是,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周长宇两个月间往那家店跑了8次。老板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打动,半卖半送给了他。

多年收藏,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周长宇因搬家,暂时把一部分藏品寄放在了朋友家仓房里,没想到那年夏天的雨水特别大,仓房漏雨将藏品浸泡了,而且发霉的地方还被老鼠咬得破破烂烂。面对这些昔日精心呵护的藏品受损严重,周长宇心如刀绞,不禁掉下了伤心和悔恨的眼泪。于是,他急忙把这些藏品搬到了自己还没装修好的新家,并对藏品进行了“抢救”,其中一张报纸修补达到了上百处。

有些人对老旧物品通常的做法是将其存放在一处,不磨损、不丢失就可以了。而周长宇则不同,即使是一张报纸,他都一张张分门别类装入塑料袋,然后按照类别、年代整整齐齐的摆放。这些塑料袋无一不与每件藏品的尺寸相吻合,使绝大多数物品保存得完好如初。

原来,这些与藏品相吻合的塑料袋都是周长宇花钱定制的。用他的话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些东西。从他的收藏方式上,不难看出用心良苦,让人领略到了一位收藏者对藏品的珍爱和用心。

这条路,他甘愿选择风雨兼程

周长宇的“红色收藏”一晃已走过了50年。藏品虽经历史风雨剥蚀,但琳琅满目中依然展现着历史的厚重,这“红色情结”也是周长宇整个精神生活的载体。

收藏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红色文物,其实是在收集、整理那些被遗忘的昨天;其实是在凝聚更加强大的民族精神,也是在助力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定有很多像周长宇这样的人,正在用他们的点滴努力,进行着民族的精神接力、进行着爱国情怀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的担当与传承,正是中国梦生生不息的力量。

50年的风雨兼程,千余件“红色藏品”,如今虽斑驳,但却是无价之宝。周长宇希望用这些“红色藏品”让更多年轻人铭记党的历史,将我们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其实在周长宇的心中,每一件藏品都是他的最爱,因为每一件都是所代表的史实,都各有不同,也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国家风貌。在这藏品遍布的房子里,周长宇对每一位参观者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地仔细讲解,使参观者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成为那个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

在“红色藏品”的收藏道路上,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周长宇还发动亲友四邻帮他收集“红色藏品”,其中有好几件珍贵藏品竟是朋友从朋友手里淘来的。这一举动让很多亲朋好友也走上了关注“红色藏品”之路,虽然自己家没有成为“红色收藏”之地,但每当遇到此类物件,都能主动告诉周长宇,或者自己把物件“淘”回来,送到周长宇家里。

让更多的人知道“红色收藏”,其实也意味着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共产党党史、国家发展史和建设史,也对现在的美好幸福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在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一些慕名前来参观的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周长宇总是从讲党史开始,通过藏品介绍,讲红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文化得以传承,让红色传统得以发扬,为新时代振兴集聚动力。

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参观者走进周长宇的“红色收藏”之地,让我们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在他的一屋之下,亦如璀璨银河中的星光,闪耀中华大地。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