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起大棚不种菜,鲜花也能赚外快;承包荒山野岭不种地,栽植花草挣大钱。”这句话说的就是孙会军。孙会军是通榆县远近闻名的能人,他不仅是县第一家花卉生产销售基地的创始人,还是县第一家花卉专业合作社的发起者,更是有着敬业精神的吉林省林农乡土专家。
在通榆县提起会军花卉,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知道,花卉生产销售基地的创始人孙会军的发展经历和创业历程。农民出身的孙会军,上世纪90年代,刚成家不久的他,意识到光靠种地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于是就和爱人胡凤丽商量,决定到县城发展。刚到县城时,因找不到正式工作,就以零售水果和小花卉为生。在经营过程中,为了保存好没有卖完的花卉,心灵手巧的孙会军就在自家的院子里盖了一个小温室。由于缺乏经验,花卉出现了冬天冻死一批,夏天晒死一批的局面,心疼得张会军直掉眼泪。后来,为了能学到技术种植好花卉,张会军和爱人奔赴到万里之遥的福建沿海打工学种植技术。技术学成后,他们返回家乡买下了城郊一块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用地,构建起6栋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花卉暖棚和两间土温室;买了一台购货服务车;打了一眼深水井,还完善了其他相关必备设施,进一步优化了员工队伍……就这样,一个花卉基地初具规模。经验日益丰富的孙会军,决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他用几年来辛苦打拼的积蓄,在县城新发街投资100多万元买下一块1700多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日光温室;在1.3万多平方米的育苗基地,盖起6座年育苗能力在50余万株的钢架大棚,挂起了第一块“会军花卉生产销售基地”的牌子,并组织附近百户花农,办起了通榆县第一家花卉专业合作社,2010年,改名为凤丽美化植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孙会军的温室已经发展到1700多平方米,长年向社会供应鲜花。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他还向社会租借了4栋大棚,生产各种花卉和绿化苗木,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和绿化美化服务。多年来,孙会军在花卉苗木培育和城市绿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2019年成立了通榆县博慧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有花卉、绿化苗木繁育与销售;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植树造林、绿地养护、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向社会提供技术咨询。
技术积累与创新。多年从事花卉及绿化苗木的培育与种植,使孙会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使他意识到专业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他经常向专业人员咨询专业知识。孙会军经过实践,与专业人员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从解决种植花卉的问题、难题中得到自我提升;他还与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合作,完成了“抗寒优质甜仁用杏新品种选育”和“吉林西部野生观赏植物品种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其中“吉林西部野生观赏植物品种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获得2019年“吉林省长白山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他在花卉种植产业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近年来,为解决干旱地区适应树种的选择瓶颈,他进行了玫瑰、文冠果引种及玫瑰、锦带等扦插试验,取得了明显效果。2018年,他被吉林省林学会评为“吉林省林农乡土专家”。
孙会军不仅在事业上有进取心,待人处事更有着友善、诚信之意。他说,自己富了不算富有,只有不忘初心,带动家乡人民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富有。自成立花卉合作社以来,孙会军承接了开通镇街道、村屯绿化等十几个城乡绿化和国有林场的造林工程。他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稳健发展,现在已拥有育苗基地面积450亩。其中,设施育苗面积2万余平方米,年均培育各种绿化苗木近1500万株。销售苗木和承接绿化工程多个,年产值近千万元,净利润200万元左右。
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和敢为人先的精神走上富裕路的孙会军,一直在用真情回报着社会。县里举办的历次体育运动会,他们都会承揽会场中心及看台花卉装饰事宜;每年都要拿出上万株花卉敬献给县里知名的科技工作者;县内的蒙古族学校、家乡的跃进小学、县消防大队都有会军花卉无偿赠献的价值近5万元的花草……他经常和爱人说,咱事业有发展了,不能忘了乡亲们,缺少劳动力时就往家里打电话,让有空闲的乡亲们来打工,咱的用工问题解决了,乡亲们也有收入了,这是两全其美的事。目前,在他的公司里,有长期农民工17人,有两个人取得了高级资格证,长年从事苗木培育和销售工作;每年临时用工超过600多人次,近两年安置农村贫困人员12人长期就业;为农村贫困人员提供临时就业岗位1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