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鹤乡草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丽琴的童年
把赞歌献给伟大的党
小溪
直抵大地的抒写
花海梯田叠交错 宛若涟漪层层波
残缺的日历
“幸福老人”的别样生日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1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丽琴的童年

□善福元
 

推开童年那扇门,岁月的潮水淹没了从前的脚印,但生命流程中尘封的记忆,那留在沙滩上的贝壳——童心,像一首诗,天真、质朴、自由和放达。

丽琴小时候家住农村,家里姊妹兄弟7个,她是老四。俗语:老大疼,老幺爱,不疼不爱是中间儿。她正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不受待见的那个。

她生下来还没满月,哭闹不省事儿。患了感冒,更是哭闹不止,把妈妈闹得不能睡觉。妈妈累了、烦了。整天哭,就知道哭,不要了,捂死吧!妈妈真的拿起棉被给她捂到了脸上。也许是一时之气,可妈妈忘了,这是个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呀!

果真,孩子动静小了。

三姨来了,三姨听见孩子像是在很远的地方哭,问,孩子呢?一找,被底下呢。天哪!不要了?你这是干什么呀?掀开被,孩子脸都憋紫了,上下全身的汗。

这一捂,感冒捂好了,不哭也不闹了。

三姨救了她一命。

长大了,丽琴对三姨格外的好,她把这事当成了故事。是呀,那年月的孩子和猪狗猫比起来没有太大的区别,常常被暴打一顿,可妈到什么时候都是妈。

丽琴管爸叫爹,爹是小学校长,后来在公社当秘书。家里生活不算困难,但那是个经济贫乏的年代,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但丽琴的童年是在快乐中度过的。那年月没有手机、电视,一群蓬勃的生命,在家里几乎没有闲下来的一刻。农村是儿童最广阔的乐园,有一群快乐的伙伴,童年是没有边际的:爬墙、上树、掏鸟窝、藏猫猫、打纸片、和泥摔泡泡、老鹰抓小鸡。冬天,雪地扣鸟,漫天皆白时,野地无粮,麻雀扑向打谷场,一根绳子、一个木棍,撒上谷子,扣上筛子,留出缝来,麻雀就中了埋伏……

东北的农村农闲时吃两顿饭。三九天滴水成冰,土地冻裂。小孩子不怕冷,他们心里有团火,老早起来去外面疯玩。门口有辆勒勒车,勒勒车的铁车辕上挂着薄霜,想想都让人觉得冰凉刺骨。有个孩子说,谁敢用舌头舔车辕?那孩子试着去舔。丽琴也上去舔,实惠儿地舔了一下!舌头沾到了铁上,猛地一抽,“唰”,一层皮留在了车辕上。丽琴疼得眼泪唰唰往下淌。妈妈喊吃饭了,回了家,不敢说。妈妈做的甜面粥不敢喝。她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疼痛”。

纯真的心灵总是充满了好奇,丽琴总想去探寻未知的世界。

她看见大人在抽烟,心想,烟一定很好“吃”,要不他们咋“吃”的那么香,还吐出了一个一个的烟圈,飘呀飘,飞走了。自己也想要点“吃”,可他们不给。于是,她在人看不见的时候捡扔在地上的烟头,学着大人的样子,轻轻吸了一口,半天不愿吐出来,很有趣,就是吐不出圈圈。但她喜欢上了烟的味道。之后,她总是背着人在地上捡烟头抽。

她6岁那年,爷爷住东屋,他们住西屋。那是妈妈在坐月子,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在东屋喝水聊天。客人走了,她去东屋捡烟头,地上真的有烟头,不仅有烟头,还有烧黑了的灰渣,带着火星,哪来的?一抬头,见烟道之处的房顶掉下来的,房顶还在冒烟,莫非烟道“吃烟”吃多了,也在吐烟圈? 怎么还有火?不好,棚里着火了。她赶快喊妈妈,又到外面喊人。人们来了,火扑灭了。

爹回来把她抱了起来,说要不是丽琴这房子就着了。为了奖励她,爹给她买了一盒迎春烟(两角八分一盒,当时人们都用小学生写过的作业本卷烟,没有几人能买起烟卷)。一个鸡蛋才几分钱,那是不少的钱啊!丽琴别提多自豪了。她稀罕的了不得,舍不得抽,藏了起来,藏哪儿呢?埋在了小米囤子里。谁知,有一天,被妈妈发现了。这是谁埋的呢?丽琴不敢说。

爹知道了,惋惜地说,你看你,咋能藏那里呢?

丽琴还是捡烟头,抽的上了瘾,还能从鼻子呼出烟来。她毕竟是太小了,一次,吸烟时没换好气,一口气憋得呼不出气来,脸都憋得变色了,直翻白眼儿。姐姐吓坏了,又拍又打又揉,这口气终于上来了。

姐姐告诉她:“以后不能捡烟头抽了,上不来气会憋死的,死了就永远也不能活了。”

丽琴又知道了什么是害怕、什么是伤害,小孩子要远离伤害。

沉默的时光里,那些天真无邪的日子被岁月盗走了,不见了。

“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童年真好,真好童年。有苦涩也有些酸甜。童真远去,故事留在了每一个成长起来孩子的心里。它释放出了生活原本的清纯、甘甜,那是平淡生活里的芬芳。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