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赫
永康街道永电社区位于洮南市区南部,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474户、5488人,辖区党员121名。近年来,该社区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秉承“惠民、利民、乐民”的服务宗旨,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和深化社区服务,有效地推进了社区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 搭建党群连心桥
永电社区党委在工作中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新方法、新措施,强化“一二三”工作法,搭建党群连心桥,确保辖区和谐稳定。
突出“一个”核心,把牢服务方向。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把“激活老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作为重点,将他们纳入社区管理中,成立宣传队、巡逻队、文艺队三支队伍,充分发挥老党员的凝聚力和带头作用,提高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做到“退休不褪色”。目前,在262名楼栋长、单元长中,党员的比例已经占到30%,实现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夯实了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执政基础。
搭建“两个”平台,优化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社区服务平台,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在社区服务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和居民信息系统平台,实行前台窗口服务、后台开放式办公,使居民省时、省事、省心。着力搭建社区共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主导作用,有效联结辖区单位党组织,通过“在职党员进社区”“机关干部社区工作日”等载体,开展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活动,参与人数300余人次。
实行“三级”管理,精细服务方法。实行“1+4+10”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方法,将党建、安全生产等工作全部下沉到网格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采取网格化管理工作法,累计排查10万余人次,签订无外来人员承诺书1万余份,管控四类人员563人。2020年,通过网格化管理解决百姓反映难点问题200余件。
深化社区服务 打造民生新亮点
近年来,社区党委创新开展民生工作,针对全体居民共性化和3类不同群体个性化特点,打造了“1+3”定制式社区服务新模式。
“现代式”服务。依托“7712345”互联网平台,针对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2018年以来,吸纳518户商家、2800多名志愿者加入“便民服务网络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4000余次。
“体贴式”服务。针对辖区孤寡老人和高龄老人,提供上门义诊、代理代办等无偿服务,在80周岁以上老人中开展“长长久久送祝福”活动,在老人生日当天送去9个鸡蛋和挂面,寓意健康长寿,3年来,共为186名老人送去了生日祝福。开展助老服务300余人次,免费义诊700余人次,代理代办78次。2020年,社区“践行初心、政策暖心、服务贴心、活动开心”的“四心”助老工作法,荣获新时代吉林小巷总理典型创新案例。
“寻岗式”服务。针对辖区下岗失业、无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利用网络新载体发布就业政策信息,千方百计寻找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题。根据居民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提供就业培训6次、推荐就业岗位31个。
“援助式”服务。针对辖区妇女和儿童,提供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开展“快乐六一、相伴成长”“代理妈妈”“寻找最美母亲”等活动,救助贫困儿童5名,弱势妇女12名。
培育社区文化 建设和谐大家园
永电社区党委始终将文明建设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柱,从文明阵地建设、志愿服务建设、居民文化生活等方面着手,取得显著效果。
让“文明触角”在社区扎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优化现有资源,整合辖区资源,全力推进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建设了“社区休闲驿站”项目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重新装修完善民族民俗馆。举办理论宣讲、开展文艺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让“文明力量”在社区活跃。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带动、多方联动、社会互动,全力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目前,拥有文化娱乐服务队等5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活动43次。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一线,为管控人员进行日常消杀、代买代办、垃圾处理等工作,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感受到温暖。
让“文明行为”在社区强化。围绕小区治理,社区党委探索了党建引领居民文明自治自管模式、“社区代管+志愿者服务”模式,开展“居民接待日”活动,推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实现共治共建共享。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岗,规范文明行为、提升服务效率。2020年,为百姓办实事100余件,开展爱路护路、“小广告清理”等活动9次。
永电社区党委坚持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奋斗目标,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特别是围绕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难题,先后为30名贫困学生解决上学问题、为18名身患重病人员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为5户危房户申请楼房置换。社区党委以务实的为民服务作风,通过一件件小事、一次次暖心服务,得到广大居民群众高度认可,让党的服务深入人心、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