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樊志伟)今年以来,市残联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立足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我市未成年残疾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进残疾儿童民生福祉,增强残疾儿童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面发展。
统筹规划大康复战略布局,打造吉林西部一流未成年残疾人康复新平台。紧紧围绕建立、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提升残疾人康复等公共服务质量的工作任务,市残联结合全市各类未成年残疾儿童和各类未成年残疾青少年的情况,提出医、康结合,残、健合一的未成年人康复服务理念,积极同省康复中心、市医疗及幼教等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研讨,来促进未成年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融入医疗技术和幼教当中,加速未成年残疾儿童康复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打造吉林西部一流未成年残疾人康复环境。市残联紧紧围绕未成年残疾儿童心理特点,残联系统建筑标准,对新建的3500平方米的康复训练场地从未成年残疾儿童的视觉、感觉、安全等各方面进行康复训练环境打造。按肢体、自闭(智力)、听力、辅助器具康复训练类别,设置41个康复功能训练室,划分4个康复区域和6个康复训练部,科学化、精细化进行康复训练,为未成年残疾儿童提供优质康复服务环境。目前,已有24名残疾儿童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救助服务。
积极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吉林西部一流未成年残疾人康复专业队伍。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将原白城市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更名为白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加挂白城市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和白城市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两块牌子;由原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增加全额编制22名,原10名差额编制全部划转为全额编制,中心总编制32名。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思想和业务两条主线,努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开展开新局、树新风、学典型等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先进党员讲先进,普通群众谈体会”座谈会等,增强党员在为未成年残疾人服务中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康复专业队伍牢固树立为未成年残疾人服务理念。